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面向仿真的应用层组播协议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组播第11-12页
   ·IP组播第12-16页
     ·IP组播地址第12-13页
     ·IP组播的标准模型第13页
     ·IP组播路由协议第13-14页
     ·IP组播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应用层组播第16-19页
     ·应用层组播基本思想和性能评价指标第16-17页
     ·应用层组播的优势和局限性第17-18页
     ·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第18-19页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论文结构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OVERLAY网络的应用层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第21-41页
   ·OVERLAY网络概述第21-24页
     ·Overlay网络的定义第21-23页
     ·Overlay网络的技术优势第23页
     ·Overlay网络的抽象模型第23-24页
   ·基于OVERLAY网络的应用层组播路由的问题描述第24-30页
     ·应用需要的组播服务质量的抽象描述第25-26页
     ·组播路由问题定义第26-30页
   ·现有的应用层组播方案第30-37页
     ·集中式算法第31-32页
     ·分布式算法第32-37页
   ·应用层组播体系结构(ALMSA)第37-40页
     ·应用层组播的系统结构第37-38页
     ·应用层组播系统的协议栈模型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一种新的应用层组播协议HFTM第41-53页
   ·协议整体描述第41-42页
   ·构建应用层覆盖网络第42-48页
     ·基本结构第42-43页
     ·Cluster的构造第43-47页
     ·Layer的构造第47-48页
   ·生成路由信息第48-50页
   ·成员维护第50-52页
     ·组成员加入第51-52页
     ·组成员退出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性能分析与模拟实验第53-67页
   ·定性分析第53-56页
   ·仿真模拟第56-60页
     ·NS2简介第57-58页
     ·NS2上加入应用层协议第58页
     ·NS2与GT-ITM的联合应用第58-59页
     ·仿真参数第59-60页
   ·结果比较与分析第60-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第67-70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67-68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第68页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中基于CL-PKC的文件共享系统
下一篇: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