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老城实态及再利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1.绪论 | 第11-16页 |
| ·导言 | 第11-12页 |
|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2 新密老城概貌 | 第16-22页 |
| ·新密老城的自然环境 | 第16-17页 |
|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 ·气候条件 | 第17页 |
| ·新密老城的自然资源 | 第17-18页 |
| ·矿产资源 | 第17-18页 |
| ·农副产品资源 | 第18页 |
| ·新密老城的重大历史事件 | 第18-21页 |
| ·国内革命时期 | 第19-20页 |
| ·抗日时期 | 第20页 |
| ·建国以后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新密市老城基本格局 | 第22-32页 |
| ·老城历史原貌 | 第24-25页 |
| ·新密老城古建筑现状 | 第25-29页 |
| ·古县衙 | 第26页 |
| ·城隍庙 | 第26-27页 |
| ·法海寺 | 第27-28页 |
| ·火神庙 | 第28-29页 |
| ·民居、古木 | 第29页 |
| ·老城的历史遗迹保存现状 | 第29-31页 |
| ·古城墙、护城河 | 第29-30页 |
| ·牌坊遗迹 | 第30-31页 |
| ·县衙监狱的地牢、水牢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4 新密老城新密市老城重点历史建筑调查 | 第32-61页 |
| ·新密古县衙 | 第32-43页 |
| ·新密城隍庙 | 第43-51页 |
| ·新密老城传统民居 | 第51-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新密市老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 第61-72页 |
| ·传统艺术及历史文化 | 第61-65页 |
| ·历史名人 | 第62页 |
| ·文化艺术 | 第62-65页 |
| ·民风民俗及传统工艺 | 第65-69页 |
| ·新密古庙会 | 第66页 |
| ·溱洧婚俗 | 第66-67页 |
| ·传统手工造纸 | 第67-69页 |
| ·传统作坊、铺面 | 第69页 |
| ·神话传说 | 第69-71页 |
| ·中国羲皇文化之乡 | 第69-70页 |
| ·梁祝的传说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6 新密市老城的保护和利用 | 第72-82页 |
| ·新密老城保护和利用的价值 | 第72-74页 |
| ·历史价值 | 第72-73页 |
| ·艺术价值 | 第73页 |
| ·社会价值 | 第73页 |
| ·科学价值 | 第73-74页 |
| ·旅游开发价值 | 第74页 |
| ·新密老城保护和利用的思路 | 第74-79页 |
| ·原真性 | 第75-76页 |
| ·特色性 | 第76-77页 |
| ·旅游结合游憩需求 | 第77-78页 |
| ·保护开发互相促进 | 第78-79页 |
| ·老城保护和利用的措施 | 第79-81页 |
|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 第79页 |
| ·老城内部风貌的整治 | 第79页 |
| ·老城内文保单位的利用 | 第79页 |
| ·提高原住民参与意识 | 第79-80页 |
|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 第80页 |
|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 第80页 |
| ·慎重的对待复建问题 | 第80-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语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1 新密市地理位置图 | 第86-87页 |
| 附录2 1992年新密图 | 第87-88页 |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