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38页 |
1 情志的概念 | 第16-18页 |
2 情志致病源流 | 第18-22页 |
3 中医对肾与恐的认识 | 第22-24页 |
4 恐伤肾的病理改变 | 第24-25页 |
5 恐惧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6 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 | 第25-27页 |
7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27-38页 |
·病名 | 第28-31页 |
·病机 | 第31-32页 |
·治疗现状 | 第32-38页 |
第一章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行为学评估及比较 | 第38-44页 |
1 材料 | 第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38页 |
·药物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1页 |
·动物分组 | 第38-39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39页 |
·药物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给药剂量 | 第40页 |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40-41页 |
·大鼠的行为学测试 | 第4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44页 |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行为学比较结果 | 第41页 |
·各组大鼠T迷宫实验行为学比较结果 | 第41-44页 |
第二章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血清E_2的影响 | 第44-46页 |
1 材料 | 第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44页 |
·药物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5页 |
·动物分组 | 第44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44页 |
·药物制备方法 | 第44页 |
·给药剂量 | 第44页 |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44页 |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 第44页 |
·指标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46页 |
·各组大鼠血清E_2含量比较结果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46-57页 |
1 材料 | 第46页 |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46页 |
·药物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页 |
2 方法 | 第46-47页 |
·动物分组 | 第46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46页 |
·药物制备方法 | 第46页 |
·给药剂量 | 第46页 |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46-47页 |
·组织样本制备 | 第47页 |
·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方法 | 第4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7页 |
·系统适应性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 第48-49页 |
·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结果 | 第49-57页 |
第四章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脑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 第57-61页 |
1 材料 | 第57页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57页 |
·药物 | 第57页 |
·试剂 | 第57页 |
2 方法 | 第57-58页 |
·动物分组 | 第57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57页 |
·药物制备方法 | 第57页 |
·给药剂量 | 第57页 |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57页 |
·组织样本制备 | 第57-58页 |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 第58页 |
3 结果 | 第58-61页 |
·各组大鼠海马ERβ积分光密度比较结果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61-87页 |
1 模型的选择 | 第61-62页 |
2 组方依据 | 第62-63页 |
3 阳性对照药选择 | 第63-64页 |
4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64-66页 |
5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 第66-70页 |
6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70-82页 |
·神经递质分类 | 第70-72页 |
·神经递质功能 | 第72-73页 |
·雌激素与神经递质 | 第73-78页 |
·应激与情志 | 第78-80页 |
·海马和额叶皮质 | 第80-82页 |
7 情志因素(恐)对去卵巢大鼠脑组织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 第82-87页 |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 | 第84-85页 |
·雌激素受体与应激 | 第85-87页 |
全文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