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便携式心电图仪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技术难点分析 | 第1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人体心电信号的医学基础 | 第15-19页 |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 第15页 |
·心电信号的特征 | 第15-17页 |
·时域特征 | 第15-16页 |
·频谱特征 | 第16-17页 |
·心电信号的干扰分析 | 第17-19页 |
·生理上的干扰 | 第17页 |
·技术上的干扰 | 第17-19页 |
第3章 心电图仪系统硬件设计 | 第19-36页 |
·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9页 |
·微处理器的选型 | 第19-20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0页 |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20-27页 |
·电极和导联体系的选择 | 第21-22页 |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滤波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主放大和抬升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26-27页 |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27-35页 |
·处理电路方案 | 第27页 |
·微处理器STM32 的优势 | 第27-29页 |
·处理器电路 | 第29-30页 |
·LCD 显示模块设计 | 第30-33页 |
·SD 卡接口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UART 与按键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数字处理算法研究 | 第36-40页 |
·FIR 滤波 | 第36-37页 |
·软件滤波器设计方法 | 第37页 |
·数字陷波器设计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心电图仪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68页 |
·软件开发平台 | 第40-41页 |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 第41-44页 |
·软件系统模块化分析 | 第41-42页 |
·STM32 软件系统设计流程 | 第42-43页 |
·软件总体框架 | 第43-44页 |
·软件系统各模块设计 | 第44-64页 |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44-47页 |
·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 第47页 |
·数字滤波程序实现 | 第47-48页 |
·液晶驱动程序设计 | 第48-51页 |
·波形显示程序 | 第51页 |
·波形检测与分析程序 | 第51-54页 |
·SD 卡驱动程序 | 第54-58页 |
·FAT16 文件系统 | 第58-61页 |
·按键及触摸程序设计 | 第61-64页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4-67页 |
·串口通信程序 | 第64-65页 |
·心电信号显示程序 | 第65-66页 |
·信息管理程序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68-74页 |
·采集电路硬件调试 | 第68-69页 |
·INA118 性能及带通滤波电路测试 | 第68-69页 |
·采集电路调试结果分析 | 第69页 |
·处理电路软硬件联合调试 | 第69-71页 |
·LCD 的软硬件调试 | 第69-70页 |
·串口通信电路调试 | 第70-71页 |
·波形识别算法测试 | 第71页 |
·整体测试 | 第71-73页 |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文总结 | 第74-75页 |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详细摘要 | 第80-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