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湾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1.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 第9-11页 |
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油田基本地质概况 | 第13-21页 |
1.研究区位置 | 第13页 |
2.油田勘探开发简况 | 第13-16页 |
3.区域石油地质特征 | 第16-21页 |
第二章 储层划分与对比 | 第21-27页 |
1.储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及原则 | 第21-22页 |
2.对比曲线的选择 | 第22-23页 |
3.储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27-53页 |
1.基本沉积条件 | 第27-29页 |
2.单井相研究 | 第29-30页 |
3.沉积微相标志 | 第30-37页 |
4.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 第37-48页 |
5.剖面相特征 | 第48-51页 |
6.相层序及相模式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53-68页 |
1.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53-56页 |
2.储层物性特征 | 第56-57页 |
3.储层敏感性研究 | 第57-58页 |
4.储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建立 | 第58-62页 |
5.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研究 | 第62-68页 |
第五章 单砂体和油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 第68-91页 |
1.单砂体平面分布规律 | 第68页 |
2.单砂体纵向分布规律 | 第68-79页 |
3.油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 第79-91页 |
第六章 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技术对策 | 第91-102页 |
1.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预测 | 第91-95页 |
2.南山湾油田潜力方向 | 第95-96页 |
3.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应用 | 第96-102页 |
结论 | 第102页 |
下步工作建议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详细摘要 | 第11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