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前言第8-14页
第一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第14-26页
 第一节 不动产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第14-19页
  一、不动产与动产的区分第14-16页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类型化第16-19页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之学理概说第19-26页
  一、从物权行为看物权变动第19-23页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应然价值第23-26页
第二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考察第26-50页
 第一节 物权变动之法制史考察第26-29页
  一、罗马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之历史考察第26-28页
  二、日尔曼法的土地所有权让与制度第28-29页
 第二节 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29-36页
  一、债权意思主义之理论及其立法例第29-32页
  二、债权意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经济基础第32-33页
  三、债权意思主义的法学思想基础第33-35页
  四、债权意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第35-36页
 第三节 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36-43页
  一、物权形式主义之理论第36-37页
  二、物权形式主义之立法例第37-39页
  三、物权形式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经济基础第39-40页
  四、物权形式主义的法学思想基础第40-42页
  五、物权形式主义的价值取向第42-43页
 第四节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43-47页
  一、债权形式主义之理论第43-45页
  二、债权形式主义之立法例第45-46页
  三、债权形式主义形成的法学思想基础第46-47页
  四、债权形式主义的价值取向第47页
 第五节 英美法系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第47-50页
第三章 立法论视角下的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第50-64页
 第一节 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发展轨迹第50-56页
  一、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立法的继受与移植第50-51页
  二、《物权法》制订前我国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第51-54页
  三、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的制度设计第54-56页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物权变动模式的争论与选择第56-64页
  一、意思主义模式之争论第56-59页
  二、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之争论第59-61页
  三、债权形式主义合理性之辩第61-64页
第四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第64-87页
 第一节 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的登记制度第64-76页
  一、物权公示的方法——交付与登记第64-66页
  二、不动产登记概论第66-72页
  三、登记的效力第72-76页
 第二节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路径与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思考第76-87页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第76-79页
  二、《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初具雏形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第79-82页
  三、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若干思考第82-87页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民法上的相关制度第87-114页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不动产租赁第87-97页
  一、租赁权的物权化第87-91页
  二、不动产租赁权物权化之限制:以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限制为出发点第91-94页
  三、不动产租赁权物权化的典型案件思考第94-97页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善意取得第97-114页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理论概说第97-102页
  二、登记的公信力与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的合理性第102-106页
  三、与善意取得相关的债的效力第106-109页
  四、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与限制第109-114页
第六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第114-137页
 第一节 我国农村土地国有化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第115-125页
  一、农村土地国有化中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土地物权变动: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特殊模式第115-120页
  二、农村土地国有化出路第120-123页
  三、农村城市化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和司法实践第123-125页
 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违法建筑问题——以深圳为视角第125-137页
  一、违法建筑的“所有权”问题:违法建筑是否具备有瑕疵的所有权及能否 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效力第126-130页
  二、违法建筑的动因及深圳市的若干规范第130-131页
  三、涉违法建筑纠纷的实务处理第131-137页
结语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145页
后记第145-147页
论文摘要第147-152页
Abstract第152-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外观权研究
下一篇: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