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清利方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不同病理类型蛋白尿的疗效比较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西医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1 概述 | 第11页 |
2 发病机制 | 第11-13页 |
·免疫机制 | 第11-12页 |
·非免疫机制 | 第12-13页 |
3 疾病进展机制 | 第13-14页 |
4 分类 | 第14-16页 |
·临床分类 | 第14页 |
·病理分类 | 第14-16页 |
5 治疗 | 第16-21页 |
·一般治疗 | 第16-18页 |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 第18-21页 |
二、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1 病名 | 第21页 |
2 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脏腑功能失调 | 第21-22页 |
·湿热为患 | 第22页 |
3 治则治法 | 第22-24页 |
·清利法 | 第23页 |
·活血法 | 第23-24页 |
·摄精固涩法 | 第24页 |
·祛风法 | 第24页 |
4 证候学研究 | 第24-26页 |
·IgA肾病 | 第25页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第25页 |
·膜性肾病 | 第25页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第25-26页 |
5 脏腑辨证 | 第26页 |
6 分期治疗 | 第26-27页 |
7 复方治疗 | 第27页 |
8 单味药治疗 | 第27-28页 |
9 雷公藤治疗 | 第28-30页 |
·实验研究 | 第28页 |
·临床研究 | 第28-30页 |
三、益肾清利方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 | 第30-4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诊断标准 | 第30-31页 |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排除标准 | 第31-32页 |
3 治疗方案 | 第32页 |
·基础治疗 | 第32页 |
·益肾清利方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 第32页 |
·疗程 | 第32页 |
4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5 疗效评价 | 第32-33页 |
·疾病疗效判定 | 第32页 |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第32-33页 |
6 统计学分析 | 第33页 |
7 结果 | 第33-37页 |
·一般资料 | 第33页 |
·疾病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病理类型治疗后尿蛋白定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不同病理类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 | 第36-37页 |
8 讨论 | 第37-39页 |
·益肾清利方组方分析 | 第37-38页 |
·雷公藤的治疗作用 | 第38页 |
·疗效分析 | 第38-39页 |
9 结论 | 第39页 |
10 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