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红树林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红树林的定义 | 第12页 |
·红树林的分类和分布 | 第12-13页 |
·红树林的功能与价值 | 第13页 |
·红树林的生存现状 | 第13-14页 |
·红树林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半红树植物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半红树的定义 | 第15页 |
·半红树植物的分类及分布 | 第15-16页 |
·半红树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物候观测与分析 | 第22-2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物候观测方法 | 第22页 |
·树种选择及定位 | 第22页 |
·物候观测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杨叶肖槿物候观测分析 | 第22-23页 |
·海檬果物候观测分析 | 第23页 |
·银叶树物候观测分析 | 第23页 |
·水黄皮物候观测分析 | 第23-24页 |
·四种半红树植物物候观测总结 | 第2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3 四种半红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 第26-28页 |
·寒害调查方法及标准 | 第26页 |
·造成寒害的原因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4 四种半红树植物耐盐性研究 | 第28-48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盐胁迫梯度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土壤盐梯度检验方法 | 第29页 |
·生长量、生物量及叶面积测定方法 | 第29页 |
·植物生理指标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净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 第31页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31页 |
·适应度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不同施盐梯度土样的全盐量 | 第32-33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成活率 | 第33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长量 | 第33-36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物量 | 第36-38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 第38-39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抗性生理指标 | 第39-41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长信息综合分析 | 第41-45页 |
·不同盐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适应度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5 四种半红树植物的耐水淹能力研究 | 第48-62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生长量、生物量及叶面积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植物生理分析方法 | 第49页 |
·净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 第49页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49页 |
·适应度分析方法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成活率 | 第50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长量 | 第50-52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物量 | 第52-53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 第53-54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生长信息综合分析 | 第54-57页 |
·不同水淹深度处理下四种半红树植物的适应度分析 | 第57-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6 海檬果不同立地(土壤)造林研究 | 第62-7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62页 |
·试验样地设置 | 第62页 |
·造林时间和方法 | 第62页 |
·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62-66页 |
·造林成活率调查 | 第62页 |
·林分生长调查 | 第62-63页 |
·造林地土壤调查与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不同样地海檬果造林成活率 | 第66页 |
·不同立地下海檬果生长状况比较分析 | 第66-69页 |
·立地土壤理化状况与海檬果造林效果相关关系分析 | 第69-7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2-73页 |
7 结论 | 第73-75页 |
8 创新点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附录A | 第84-91页 |
附录B | 第91-94页 |
附录C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