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目录 | 第10-16页 |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2页 |
| ·嗜酸硫氧化菌 | 第17-19页 |
| ·元素硫的形态多样性 | 第19-20页 |
| ·嗜酸硫氧化菌作用下硫的形态分布 | 第20-24页 |
| ·硫溶胶和硫球 | 第20-22页 |
| ·生物浸出中的矿物表面的钝化硫层 | 第22-23页 |
| ·生物浸出过程中硫的化合物 | 第23-24页 |
| ·嗜酸硫氧化菌元素硫的生物氧化 | 第24-28页 |
| ·硫的化学形态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 | 第29-40页 |
| ·定义 | 第29页 |
| ·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 ·实验模式 | 第31-33页 |
| ·XANES光谱理论解释 | 第33-34页 |
| ·XANES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40页 |
| ·能量校准 | 第34-36页 |
| ·归一化 | 第36页 |
| ·本底扣除 | 第36-37页 |
| ·硫的K边XANES光谱定量分析目标样品中硫的化学形态 | 第37-38页 |
| ·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样品中各含硫化合物的组成 | 第38-4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0-4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1页 |
| ·论文课题来源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硫的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 | 第42-53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 ·含硫模式化合物 | 第43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 ·含硫模式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XANES光谱 | 第43-47页 |
| ·硫氧化态与化学位移之间线性关系 | 第47-49页 |
| ·XANES定量分析样品中硫的组分含量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作用下单质硫的化学形态转变研究 | 第53-65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 ·微生物菌株和培养基 | 第53-54页 |
| ·硫的参比化合物 | 第54页 |
| ·细胞与硫颗粒SEM观察 | 第54页 |
| ·细胞亚显微结构TEM观察和胞内物质EDS分析 | 第54页 |
| ·FT-IR光谱测定 | 第54-55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 ·A.ferrooxidans在亚铁和单质硫中生长氧化情况 | 第55页 |
| ·细菌与单质硫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5-56页 |
| ·细菌作用前后单质硫的光谱 | 第56-59页 |
| ·细菌亚显微结构观察 | 第59-60页 |
| ·A.ferrooxidans细菌硫的XANES光谱 | 第60-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活化相关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功能分析 | 第65-77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6-67页 |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66页 |
| ·细胞胞外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66页 |
| ·SDS-PAGE和2D电泳 | 第66页 |
| ·RT-PCR | 第66-67页 |
| ·胞外蛋白质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67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67页 |
| ·结果 | 第67-74页 |
| ·亚铁和单质硫中生长的A.ferrooxidans胞外蛋白质电泳图谱 | 第67-70页 |
| ·RT-PCR对硫氧化相关功能基因的验证 | 第70-71页 |
| ·亚铁和单质硫中生长细胞及两种培养基质中细胞胞外蛋白中硫的XANES光谱 | 第71-73页 |
| ·A.ferrooxidans胞外菌毛蛋白的硫的XANES光谱 | 第73-74页 |
| ·讨论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胞内外硫球硫的形态分析 | 第77-89页 |
| ·引言 | 第77-7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8-79页 |
| ·微生物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78页 |
| ·细胞样品的制备 | 第78页 |
| ·胞外硫球样品的制备 | 第78页 |
| ·硫的参比化合物和硫的化学沉积物 | 第78-79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79页 |
| ·结果 | 第79-86页 |
| ·A.ferrooxidans和A.caldus在单质硫和硫代硫酸钠中生长氧化情况 | 第79-80页 |
| ·单质硫和硫代硫酸钠中生长细胞显微照片 | 第80-81页 |
| ·硫的参比化合物的XANES光谱 | 第81-82页 |
| ·A.ferrooxidans和A.caldus形成胞外硫球中硫的XANES光谱 | 第82-84页 |
| ·A.ferrooxidans和A.caldus细胞样品中硫的XANES光谱 | 第84-86页 |
| ·讨论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极度嗜热菌Acidianus manzaensis在不同的能源基质中生长时细胞胞外特性研究 | 第89-97页 |
| ·引言 | 第89-9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90页 |
| ·细胞样本制备 | 第90页 |
| ·Zeta电位测量 | 第90页 |
| ·细胞表面的亲疏水性测量 | 第90-91页 |
| ·FT-IR分析细胞表面成分 | 第9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6页 |
| ·不同培养基质中细胞的生长特性 | 第91-93页 |
| ·Zeta电位的研究 | 第93-94页 |
| ·亲疏水性分析 | 第94-9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七章 中温菌浸出黄铁矿和黄铜矿过程中矿物表面硫的形态及转化研究 | 第97-114页 |
| ·引言 | 第97-9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98-99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99页 |
| ·样品制备 | 第99页 |
| ·矿物表面形貌SEM观察 | 第99页 |
| ·矿物成分XRD分析 | 第99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99-10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3页 |
| ·黄铁矿的浸出 | 第100-106页 |
| ·单独和混合及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铁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00-102页 |
| ·单独和混合菌及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铁矿过程中矿物表面和细菌的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02-104页 |
| ·矿物表面硫的形态分析 | 第104-106页 |
| ·黄铜矿的浸出 | 第106-113页 |
| ·单独和混合菌及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铜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06-109页 |
| ·单独和混合菌及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铜矿过程中矿物表面和细菌的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09-111页 |
| ·矿物表面硫的形态分析 | 第111-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第八章 中度嗜热菌浸出黄铁矿和黄铜矿时矿物表面硫的化学形态及其转化研究 | 第114-125页 |
| ·引言 | 第114-11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6页 |
|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15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115页 |
| ·样品制备 | 第115页 |
| ·矿物表面形貌SEM观察 | 第115页 |
| ·矿物成分XRD分析 | 第115-116页 |
| ·XANES光谱测定 | 第116页 |
| ·结果 | 第116-122页 |
| ·黄铁矿的浸出 | 第116-119页 |
| ·S.thermosulfidooxidans和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铁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16页 |
| ·浸出过程中矿物表面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16-118页 |
| ·矿物浸出过程中硫的形态分析 | 第118-119页 |
| ·黄铜矿的浸出 | 第119-122页 |
| ·S.thermosulfidoxidans和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铁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19页 |
| ·浸出过程中矿物表面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19-121页 |
| ·矿物浸出过程中硫的形态分析 | 第121-122页 |
| ·讨论 | 第12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 第九章 极度嗜热菌浸出黄铁矿和黄铜矿中矿物表面硫化学形态及其转化研究 | 第125-138页 |
| ·引言 | 第1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5-126页 |
|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25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125-126页 |
| ·SEM,XRD及XANES光谱分析矿物表面形貌,成份组成及硫的形态分析 | 第126页 |
| ·结果 | 第126-135页 |
| ·黄铁矿的浸出 | 第126-130页 |
| ·Acidianus manzaensis和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铁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26-127页 |
| ·浸出过程中矿物表面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27-129页 |
| ·矿物表面硫的形态分析 | 第129-130页 |
| ·黄铜矿的浸出 | 第130-135页 |
| ·Acidianus manzaensis和空白培养基浸出黄铜矿过程中浸出行为分析 | 第130-131页 |
| ·浸出过程中矿物表面形貌观察及浸出前后矿物组成分析 | 第131-133页 |
| ·矿物表面硫的形态分析 | 第133-135页 |
| ·讨论 | 第135-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十章 全文结论 | 第138-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9页 |
| 致谢 | 第159-1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