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的比较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8页
   ·研究的背景第8-1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8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8页
2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的理论综述第18-24页
   ·评价方法对比分析第18-21页
     ·层次分析法第18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第18-19页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第19页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19-20页
     ·灰色综合评价法第20页
     ·可拓评价方法第20-21页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研究第21-22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理论模型第22-24页
3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4-46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的概述第24-29页
     ·多种形式的采暖热源第24-28页
     ·室内采暖方式第28-29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全生命周期过程因素分析第29-36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46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7-38页
     ·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第38-40页
     ·指标体系的筛选与完善第40-42页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第42-46页
4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模型第46-54页
   ·可拓理论的基本概念第46-47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的物元模型第47-48页
   ·居住建筑供热采暖的可拓优度评价第48-54页
     ·评价物元各属性评价值的确定第48-50页
     ·规定衡量指标第50页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权系数的确定第50-53页
     ·首次评价(粗评)第53页
     ·建立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第53页
     ·规范化第53页
     ·计算优度第53-54页
5 西安市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的比较研究第54-70页
   ·西安市居住建筑供热采暖现状分析第54-55页
   ·西安市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备选方案的确定第55-57页
     ·热源的选择第55-56页
     ·室外管网的选择第56-57页
     ·室内散热系统的选择第57页
     ·备选方案的确定第57页
   ·西安市居住建筑供热采暖方式的比较研究第57-70页
     ·各供热采暖方式比较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57-58页
     ·采暖方式比较研究第58-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8-80页
附表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十字形节点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下一篇:论景观生态学在西北地区小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陕西定边县城总体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