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可控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纳米TiO_2的晶型及晶体结构 | 第12-13页 |
·纳米TiO_2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3-17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特点 | 第13页 |
·纳米TiO_2光降解机理简介 | 第13-15页 |
·内米TiO_2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纳米TiO_2粉体制备方法简介 | 第17-19页 |
·液相沉淀法 | 第17-18页 |
·醇盐水解沉淀法 | 第18页 |
·水热法 | 第18页 |
·微乳法 | 第18-19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9页 |
·特殊形貌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9-23页 |
·有机模板法 | 第20-21页 |
·生物模板法 | 第21-22页 |
·模板法特点 | 第22-23页 |
·生物模板法研究的方向 | 第23页 |
·TiO_2光催化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 第23-25页 |
·抗菌除臭 | 第24页 |
·废水处理 | 第24页 |
·空气净化技术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26-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样品表征 | 第27-29页 |
·红外吸收(IR)光谱 | 第27-2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2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28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8-29页 |
·样品光催化性能的测定 | 第29-32页 |
·目标降解物的选择 | 第29页 |
·光催化实验装置图 | 第29-30页 |
·甲基橙最大吸收波长及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0-31页 |
·TiO_2催化活性的评价 | 第31-32页 |
3 溶胶-凝胶法工艺优化 | 第32-43页 |
·实验 | 第32-33页 |
·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溶胶-凝胶法原理 | 第33页 |
·各因素对凝胶形成速率的影响 | 第33-38页 |
·无水乙醇加入量对凝胶形成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去离子水加入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硝酸添加量对凝胶速率的影晌 | 第35-36页 |
·乙酰丙酮加入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各因素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不同溶剂用量下形成的TiO_2光催化活性 | 第38-39页 |
·不同硝酸用量下形成的TiO_2光催化活性 | 第39页 |
·不同乙酰丙酮用量下形成的TiO_2光催化活性 | 第39-40页 |
·不同水量下形成的TiO_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 第40页 |
·形成溶胶-凝胶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1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投加量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最佳工艺条件 | 第42-43页 |
4 介孔TiO_2的制备 | 第43-52页 |
·实验 | 第43-44页 |
·实验流程 | 第43-44页 |
·模板剂的选择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透射电镜分析及讨论 | 第45-46页 |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46-47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及讨论 | 第47-49页 |
·介孔形成机理研究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5 TiO_2微管的制备 | 第52-57页 |
·实验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3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3-54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及讨论 | 第54-55页 |
·样品的形成机理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掺杂Fe~(3+)带状纳米TiO_2的制备 | 第57-64页 |
·实验 | 第5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8-59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9-60页 |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60-61页 |
·光催化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61-62页 |
·纳米TiO_2带状体形成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