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脚墟场交换行为的理性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导论 | 第10-20页 |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2页 |
| (一) 研究理论 | 第12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7页 |
| (一) 对农村集市与集市贸易的研究 | 第12-15页 |
| (二) 对影响农村集市发展因素的研究 | 第15页 |
| (三) 土家族地区农村集市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 四、研究基本思路与创新 | 第17-18页 |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 (二)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五、调查点生境 | 第18-20页 |
| (一) 坡脚的自然生态环境 | 第18页 |
| (二) 坡脚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坡脚墟场的变迁 | 第20-25页 |
| 一、土家族地区集镇(场)概述 | 第20页 |
| 二、坡脚墟场的成长 | 第20-25页 |
| (一) 孕育形成 | 第20-22页 |
| (二) 曲折发展 | 第22页 |
| (三) 稳步壮大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坡脚墟场交换的主客体 | 第25-29页 |
| 一、墟场交换的主体 | 第25-26页 |
| (一) 买方 | 第25页 |
| (二) 卖方 | 第25页 |
| (三) 收购商 | 第25-26页 |
| (四) 经纪人 | 第26页 |
| 二、墟场交换的客体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墟场交换行为的“经济理性” | 第29-33页 |
| 一、互惠互利下“人情”的淡化 | 第29-30页 |
| 二、交换权利的体现 | 第30-31页 |
| 三、交换风险的规避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墟场交换行为的“社会理性” | 第33-41页 |
| 一、“讨价还价”的社会理性 | 第34-36页 |
| 二、“交换”之外的社会认同 | 第36-38页 |
| 三、社会风俗习惯的反映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