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喷墨打印技术 | 第12-18页 |
| ·喷墨打印与激光打印 | 第12-14页 |
| ·银盐影像冲洗与数码照片打印 | 第14-15页 |
| ·喷墨打印墨水 | 第15-18页 |
| ·数码高光喷墨打印纸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高光相纸的评价体系及影响因素 | 第22-35页 |
| ·高光喷墨打印纸的评价体系 | 第22-24页 |
| ·油墨吸收性 | 第22页 |
| ·光泽度 | 第22页 |
| ·色彩还原性 | 第22-23页 |
| ·阶调层次再现性 | 第23页 |
| ·图像清晰度 | 第23页 |
| ·色密度 | 第23-24页 |
| ·喷墨图像的保存性问题 | 第24-26页 |
| ·耐光性 | 第24-25页 |
| ·耐水性 | 第25-26页 |
| ·耐候性 | 第26页 |
| ·高光喷墨打印纸评价体系的确立 | 第26-27页 |
| ·涂塑原纸对涂布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 ·涂料的流变学及涂布机的运行性能 | 第30-35页 |
| ·涂料流变性能的基本要求 | 第31页 |
| ·典型涂布工艺的剪切速率范围 | 第31-32页 |
| ·涂布机的运行性能 | 第32-35页 |
| 第3章 涂料的分散、组分相容性及流变性研究 | 第35-52页 |
| ·概述 | 第35-39页 |
| ·涂布颜料的分散 | 第35-36页 |
| ·分散剂 | 第36-37页 |
| ·涂料的相容性 | 第37-38页 |
| ·涂料流变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原料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 ·分散机转速和分散时间对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 | 第41-42页 |
| ·不同分散剂及用量对分散液粘度的影响 | 第42-46页 |
| ·涂料组分的相容性探讨 | 第46-47页 |
| ·涂料组分对涂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涂料组分及涂布工艺对打印性能的影响 | 第52-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 ·国外某知名高光相纸的组分检测 | 第54-55页 |
| ·涂料组分对喷墨打印性能的影响 | 第55-65页 |
| ·干燥温度对纸页性能及打印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压光对纸页性能及打印性能的影响 | 第66页 |
| ·实验室开发的高光喷墨打印纸分析与评价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5章 涂层与油墨的作用关系及对打印性能和保存性能的影响 | 第69-78页 |
| ·油墨与纸张在图层表面的渗透与铺展 | 第69-74页 |
| ·水性染料油墨与颜料油墨与涂层的不同作用 | 第69-71页 |
| ·油墨的渗透模型 | 第71-74页 |
| ·油墨与涂层的相互关系对保存性能的影响 | 第74-78页 |
| ·抗光性和抗氧化性 | 第74-76页 |
| ·抗水性 | 第76-78页 |
| 第6章 论文的结论和创新之处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创新之处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