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储层裂缝识别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地应力测试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酸压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 第17-18页 |
·酸压工艺技术调研 | 第18-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24-25页 |
·本文的发展与创新 | 第25-27页 |
2 青西油田特征研究 | 第27-39页 |
·地理特征 | 第27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7-28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8-29页 |
·储层流体性质 | 第29页 |
·油藏温压特征 | 第29页 |
·储层敏感性 | 第29-35页 |
·速敏分析 | 第29-30页 |
·水敏分析 | 第30页 |
·盐敏分析 | 第30-31页 |
·酸敏分析 | 第31-32页 |
·碱敏分析 | 第32-33页 |
·应力敏感分析 | 第33-35页 |
·地层测试资料分析 | 第35页 |
·裂缝及储层类型特征 | 第35-37页 |
·储层改造的技术难点 | 第37-38页 |
·储层改造的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3 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39-61页 |
·岩心裂缝特征和裂缝类型划分 | 第39-46页 |
·裂缝观察与描述 | 第39-40页 |
·裂缝类型及特征 | 第40页 |
·裂缝组系及方位 | 第40-43页 |
·储层裂缝参数定量表征 | 第43-46页 |
·测井裂缝识别研究 | 第46-59页 |
·测井资料概况 | 第46页 |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第46-53页 |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储层裂缝技术 | 第53-59页 |
·储层基质及裂缝匹配分析 | 第59-60页 |
·储层裂缝控制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4 岩石力学及地应力特征研究 | 第61-85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61-69页 |
·岩石密度 | 第61-62页 |
·岩石抗张强度 | 第62-63页 |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 | 第63页 |
·岩石三轴压缩试验 | 第63-69页 |
·地应力方向研究 | 第69-79页 |
·粘滞剩磁法确定主应力方向 | 第69-75页 |
·井孔崩落法确定主地应力方向 | 第75-77页 |
·应用钻井诱导缝确定主应力方向 | 第77-78页 |
·热应变恢复法测量地应力方向 | 第78页 |
·地应力方向总结 | 第78-79页 |
·地应力大小研究 | 第79-81页 |
·差应变法测量地应力大小 | 第79-80页 |
·现场酸压资料分析最小主应力 | 第80页 |
·井筒崩落法计算水平最大主应力 | 第80-81页 |
·地应力大小总结 | 第81页 |
·综合柱状应力剖面 | 第81-85页 |
·原理 | 第81-82页 |
·用地应力实测值标定计算值 | 第82-83页 |
·青西油田综合柱状应力剖面结果 | 第83-85页 |
5 考虑酸蚀蚓孔滤失的三维酸压设计模型 | 第85-110页 |
·裂缝三维延伸数学模型 | 第85-91页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85页 |
·压降方程 | 第85-86页 |
·裂缝宽度方程 | 第86-88页 |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88-89页 |
·裂缝高度方程 | 第89-90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90页 |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90-91页 |
·酸液在缝中流速场模拟 | 第91-94页 |
·酸液流动数学模型 | 第91-93页 |
·流速场的数值求解 | 第93-94页 |
·三维酸液流动反应模拟 | 第94-97页 |
·三维酸液流动反应数学模型 | 第94-95页 |
·三维酸液流速场 | 第95-96页 |
·酸岩反应差分方程及求解 | 第96-97页 |
·酸压增产效果计算 | 第97-103页 |
·理想酸蚀裂缝宽度 | 第97-99页 |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 第99-100页 |
·考虑酸蚀蚓孔的酸压储层综合渗透率 | 第100-103页 |
·计算结果 | 第103-110页 |
·蚓孔滤失对酸压措施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考虑酸蚀蚓孔滤失时各施工参数对酸压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6 酸化(压)工艺技术研究 | 第110-125页 |
·酸液体系适应性研究 | 第110-121页 |
·储层岩矿分析 | 第110-111页 |
·酸岩溶蚀率研究 | 第111-112页 |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 第112-117页 |
·酸液添加剂性能评价试验 | 第117-119页 |
·酸液配方综合性能评价 | 第119-121页 |
·适应的酸化工艺技术 | 第121-122页 |
·配套技术措施 | 第122-125页 |
·施工压力分析 | 第122页 |
·施工排量确定 | 第122-123页 |
·工作液量确定 | 第123页 |
·泵注方式 | 第123页 |
·施工管柱及设备 | 第123-124页 |
·施工质量控制 | 第124-125页 |
7 典型工艺技术及实例分析 | 第125-144页 |
·前置盐酸解堵+稠化酸酸压+多组分酸(低氢氟酸浓度土酸)闭合酸化技术 | 第125-127页 |
·稠化盐酸酸压+油基稠化液暂堵+稠化土酸酸压组合技术 | 第127-129页 |
·前置盐酸解堵+胶凝酸酸压+闭合酸(乳化酸)酸化技术 | 第129-132页 |
·有效井特点分析 | 第130-131页 |
·无效井特点分析 | 第131-132页 |
·前置盐酸+乳化酸酸化+常规土酸+液氮助排酸化工艺技术 | 第132-134页 |
·对裂缝不发育储层的小规模大排量酸压技术 | 第134-137页 |
·技术增产原理 | 第134-135页 |
·典型井例 | 第135-137页 |
·“盐酸+原油+乳化酸/土酸”小规模深度酸压技术 | 第137-139页 |
·技术原理 | 第137-138页 |
·技术优点 | 第138页 |
·典型井例 | 第138-139页 |
·深度酸化和复合解堵相结合的工艺技术 | 第139-144页 |
·室内实验评价 | 第140-141页 |
·酸液添加剂的性能评价 | 第141页 |
·现场应用效果 | 第141-142页 |
·典型井介绍 | 第142-144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44-147页 |
·结论 | 第144-145页 |
·建议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3页 |
附录 | 第153-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