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戊二醛聚合方法对血红蛋白聚合产物免疫学特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结构与功能第11-12页
 2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2-18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化学修饰第13-15页
     ·重组Hb第15页
     ·微囊化Hb第15-17页
   ·血液代用品的安全问题第17-18页
     ·血红蛋白的氧化毒性第17页
     ·NO的毒性第17-18页
     ·免疫毒性的研究第18页
 3 免疫学相关背景知识第18-26页
   ·抗原基本概念第18-19页
   ·抗原决定簇第19-20页
   ·天然蛋白质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第20页
   ·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基本过程第20-22页
     ·感应阶段(抗原的识别与处理)第20-22页
     ·增生和分化阶段第22页
     ·效应阶段第22页
   ·免疫耐受第22-23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第23-26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第23-2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第2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第25-26页
   ·蛋白多肽类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26页
 4 抗原抗体反应第26-29页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第26-27页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第27页
   ·ELISA方法介绍第27-28页
     ·ELISA基本原理第27页
     ·ELISA方法第27-28页
   ·Western blotting技术相关介绍第28-29页
     ·Western blotting基本原理第28-29页
     ·Western blotting方法第29页
 5 牛、猪血红蛋白比较第29-30页
   ·牛、猪血红蛋白序列结构的比较第29-30页
   ·牛、猪红细胞内蛋白质种类的对比第30页
 6 本实验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研究报告第32-51页
 引言第32页
 1 材料第32-35页
   ·实验动物第32页
   ·主要试剂第32-33页
   ·仪器第33页
   ·常用缓冲液配置第33-35页
     ·ELISA缓冲液系统第33页
     ·SDS-PAGE中的试剂配制第33-34页
     ·银染常用试剂第34-35页
     ·Western-blot常用试剂第35页
 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超高纯度人、牛、猪血红蛋白及其戊二醛聚合体制备第35页
   ·SDS-PAGE、银染及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第35页
   ·SEC-HPLC测定血红蛋白的纯度及聚合血红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第35页
   ·动物免疫/加强免疫和抗血清的制备第35页
   ·抗体效价的测定(间接ELISA方法)第35-36页
   ·SDS-PAGE第36-37页
     ·电泳第36-37页
     ·银染第37页
     ·蛋白质凝胶结果处理第37页
   ·Western blotting第37-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51页
   ·免疫刺激用血红蛋白的制备和特性第38-40页
     ·免疫刺激用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8-39页
     ·免疫刺激用血红蛋白的特性第39-40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牛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性的影响第40-43页
     ·戊二醛聚合前猪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能力第40-42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性的影响第42页
     ·戊二醛聚合前牛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能力第42-43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牛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性的影响第43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增强血红蛋白免疫刺激作用机理研究第43-47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可改变血红蛋白的抗原性第43-45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可不改变"血红蛋白"的反应原性,仅改变其免疫原性第45-46页
     ·戊二醛聚合反应的条件对血红蛋白抗原性质的影响第46-47页
   ·寻找血红蛋白分子中构成抗原决定簇的潜在的分子序列第47-51页
     ·天然血红蛋白分子中构成抗原决定簇的潜在分子序列分析第47-49页
     ·戊二醛聚合分子中构成抗原决定簇的潜在的分子序列分析第49-51页
结论第51-54页
 1 戊二醛修饰对于血红蛋白免疫学特性的影响第51-52页
 2 戊二醛修饰对于血红蛋白体液免疫刺激能力的影响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红蛋白对于细菌刺激大鼠全血中性粒细胞产生生物学反应的影响
下一篇:川芎及其主要成分和达乌尔黄鼠冬眠期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