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两种理论模型 | 第13-17页 |
| ·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结构论 | 第14-15页 |
| ·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货币论 | 第15-16页 |
| ·影响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因素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 第17-31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国际贸易视角实证分析 | 第17-25页 |
| ·世界上资源性商品价格呈现暴涨现象 | 第18-20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性分析 | 第20-25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资本视角的实证分析 | 第25-30页 |
| ·资本流入的途径 | 第25-26页 |
| ·资本的膨胀效应,造成通货膨胀上升压力 | 第26-27页 |
| ·我国长期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和现状 | 第27-28页 |
| ·国际收支顺差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理 | 第28-30页 |
| ·外资流入对通货膨胀的作用系数 | 第30页 |
| ·货物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作用系数 | 第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 第31-35页 |
| ·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 | 第31-32页 |
| ·通货膨胀的输入特征明显 | 第31页 |
| ·当前通货膨胀是非平衡型通货膨胀 | 第31页 |
| ·非总量性 | 第31-32页 |
| ·本次通货膨胀比较温和 | 第32页 |
| ·结构性非常明显 | 第32页 |
| ·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 | 第32页 |
| ·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 第32-35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使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并承担了更多的世界性通胀成本 | 第32-33页 |
| ·强化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方式并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风险 | 第33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导致财富在各国之间重新分配 | 第33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上扭曲了分配关系 | 第33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使我国比西方国家承受更大不利影响 | 第33-34页 |
| ·扩大收入差距 不利于提高消费比重 | 第34页 |
| ·输入性通货膨胀使我国政府付出更多的治理通货膨胀成本 | 第34页 |
| ·输入型通货膨胀比其它类型的通货膨胀更难以控制 | 第34页 |
| ·治理输入型通货膨胀需要各国步调一致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 第35-43页 |
| ·紧缩政策 | 第35页 |
| ·积极扩大国内消费,改变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 | 第35-36页 |
| ·调整产业结构 | 第36-37页 |
| ·产业结构调整主体的定位 | 第36页 |
|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的选择 | 第36页 |
| ·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第36-37页 |
| ·有效消化巨额外汇储备 | 第37-39页 |
| ·增加黄金储备 | 第37-38页 |
| ·增加石油储备 | 第38页 |
| ·进行重要金属的战略储备 | 第38页 |
| ·大力开展走出去战略 | 第38-39页 |
| ·限制短期资本流入 | 第39页 |
| ·建立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39页 |
| ·实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建立外汇待核查帐户 | 第39页 |
| ·大力发展农业 | 第39-40页 |
| ·优化我国农业区域结构 | 第40页 |
|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 | 第40页 |
| ·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 第40页 |
| ·确立资源利用的中长期战略 | 第40-41页 |
| ·加大节能工作力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第41页 |
|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积极完善能源结构 | 第41页 |
| ·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 | 第41页 |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第41-42页 |
| 未来研究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