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独立担保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独立担保制度的基础理论考察第11-22页
 一、独立担保制度概念及其产生背景第11-15页
  (一) 独立担保的概念第11-12页
  (二) 独立担保产生的背景第12-13页
  (三) 独立担保的国际法渊源第13-15页
 二、独立担保的独立性第15-17页
  (一) 独立担保独立性的含义第15页
  (二) 独立担保合同独立性的例外第15-17页
 三、独立担保与信用证第17-18页
  (一) 价值属性不同第17页
  (二) 作用形式不同第17页
  (三) 单据要求不同第17页
  (四) 使用范围和用途不同第17-18页
 四、独立担保法律关系分析第18-22页
  (一) 独立担保各方当事人第18页
  (二) 独立担保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8-22页
第二部分 独立担保运行法律规则研究第22-33页
 一、独立保函的开立第22-24页
  (一) 独立保函的开立第22页
  (二) 独立保函开立与生效的区别第22-24页
 二、独立担保书的修改第24-25页
  (一) 担保书修改的生效要件第24-25页
  (二) 修改担保书对申请人的影响第25页
 三、独立担保的转让第25-27页
  (一) 独立担保转让的含义第25页
  (二) 独立担保转让的方式及条件第25-26页
  (三) 保函转让与委托人的同意第26-27页
 四、独立担保的消灭第27-29页
  (一) 担保人依约完全履行了担保义务第27-28页
  (二) 独立担保到期第28页
  (三) 独立担保的解除第28-29页
 五、例外欺诈原则第29-33页
  (一) 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的关系第29-30页
  (二) 例外欺诈的认定第30页
  (三) 欺诈性索赔的司法救济措施第30-33页
第三部分 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构建第33-44页
 一、独立担保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第33-36页
  (一) 现行基本法律对独立担保的态度第33-34页
  (二) 部门规章对独立担保的态度第34-35页
  (三) 司法实践对独立担保的态度第35-36页
 二、在我国确立独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第36-39页
  (一) 我国独立担保实践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二) 建立独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第37-39页
 三、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构建第39-44页
  (一) 加入《联合国独立保证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第39页
  (二) 独立担保的立法形式问题第39-41页
  (三) 关于构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具体建议第41-44页
结论第44-45页
注释第45-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下一篇:反射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