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9页 |
| 1 绪论 | 第19-3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土壤压实的成因 | 第21页 |
| ·土壤压实的危害 | 第21-24页 |
| ·土壤紧实度测量的方法 | 第24页 |
|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土壤质量的概念 | 第24-25页 |
|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5页 |
|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 ·复垦土壤质量研究 | 第26-28页 |
| ·复垦土壤物理性状 | 第26页 |
| ·复垦土壤化学性状 | 第26-27页 |
| ·复垦土壤生物活性 | 第27页 |
| ·复垦土壤的污染性 | 第27页 |
| ·复垦土壤综合质量变化 | 第27-28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 ·小节 | 第30-31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31-3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1-32页 |
| ·邹城市煤矿概况 | 第32-33页 |
| ·矿井分布 | 第32-33页 |
| ·邹城市煤炭开采情况 | 第33页 |
| ·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时空变化规律 | 第33-35页 |
| ·塌陷地复垦工艺 | 第35-37页 |
| 3 复垦土壤理化特征时空变异研究 | 第37-61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 ·半方差函数(Semi-variogram)及其理论模型 | 第37-39页 |
| ·克里格插值 | 第39-40页 |
| ·复垦土壤物理性状时空变异研究 | 第40-52页 |
| ·复垦土壤紧实度时空变异 | 第40-51页 |
| ·土壤容重时空变异 | 第51-52页 |
| ·土壤化学性状时空变异 | 第52-58页 |
| ·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 | 第52-53页 |
| ·土壤碱解N时空变异 | 第53-54页 |
| ·土壤有效P时空变异 | 第54-55页 |
| ·土壤速效K时空变异 | 第55-56页 |
| ·土壤pH时空变异 | 第56-57页 |
| ·土壤EC时空变异 | 第57-58页 |
| ·小节 | 第58-61页 |
| 4 蘑菇废料施用对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 | 第61-79页 |
| ·研究区概况及样点布置 | 第61-6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61-62页 |
| ·采样点布置 | 第62页 |
| ·蘑菇废料组成 | 第62-63页 |
| ·施用蘑菇废料对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63-68页 |
| ·土壤紧实度变化 | 第63-64页 |
| ·土壤容重变化 | 第64-65页 |
| ·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65-66页 |
| ·土壤粘粒含量的变化 | 第66-67页 |
| ·土壤粉粒含量的变化 | 第67页 |
| ·土壤砂粒含量的变化 | 第67-68页 |
| ·施用蘑菇废料对复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68-72页 |
| ·复垦土壤有机质变化 | 第68-69页 |
| ·复垦土壤碱解氮的变化 | 第69页 |
| ·复垦土壤速效磷的变化 | 第69-70页 |
| ·复垦土壤有效钾变化 | 第70-71页 |
| ·复垦土壤pH值变化 | 第71-72页 |
| ·复垦土壤EC变化 | 第72页 |
| ·施用蘑菇废料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72-76页 |
|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72页 |
| ·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 第72-73页 |
| ·土壤中细菌数量分析 | 第73-74页 |
| ·土壤中真菌数量分析 | 第74-75页 |
| ·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分析 | 第75-76页 |
| ·小节 | 第76-79页 |
| 5 蘑菇废料施用对复垦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 | 第79-85页 |
| ·指标选取 | 第79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9页 |
|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79-80页 |
| ·蘑菇废料施用对复垦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80-83页 |
| ·土壤质量变化趋势 | 第81页 |
| ·表层土壤质量变化 | 第81-82页 |
| ·土壤质量变异特征 | 第82-83页 |
| ·小节 | 第83-85页 |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主要的创新 | 第86-87页 |
| ·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作者简介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