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表索引 | 第16-18页 |
图索引 | 第18-20页 |
1 绪论 | 第20-28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20-22页 |
·气候变化问题与低碳经济 | 第20-21页 |
·城市持续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 第21-22页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土地利用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8-55页 |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综述 | 第28-40页 |
·总体脉络 | 第28-35页 |
·相关方法综述 | 第35-40页 |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 第40-49页 |
·理论研究进展 | 第40-44页 |
·实践发展动向 | 第44-49页 |
·低碳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的整合研究综述 | 第49-53页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49-51页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51-53页 |
·文献述评与研究切入点 | 第53-55页 |
3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分析 | 第55-75页 |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视角的演变历程 | 第55-58页 |
·线性经济模式 | 第55-56页 |
·末端治理模式 | 第56页 |
·源头控制模式 | 第56页 |
·循环经济模式 | 第56-57页 |
·低碳经济模式 | 第57-58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内涵剖析 | 第58-61页 |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 第58-59页 |
·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 第59-60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内涵界定 | 第60-61页 |
·基于系统学理论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概念模型构建 | 第61-73页 |
·系统论一般原理 | 第61-62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构建思路 | 第62-64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特征分析 | 第65-67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自组织分析 | 第67-73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系统功能调控框架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在现状识别 | 第75-118页 |
·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源量-碳汇量"估算 | 第75-83页 |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测算 | 第75-81页 |
·城市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状况的测算 | 第81-83页 |
·城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测算 | 第83页 |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交互协同发展分析 | 第83-88页 |
·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84-85页 |
·系统协同发展灰色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 | 第85-87页 |
·系统序参量的分析确立 | 第87-88页 |
·系统要素协同发展分析 | 第88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总碳排放的脱钩分析 | 第88-91页 |
·脱钩理论概述 | 第88-89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总碳排放的脱钩分析 | 第89-91页 |
·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在现状识别 | 第91-116页 |
·区域概况 | 第91-94页 |
·原始数据性质、研究时间序列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4页 |
·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源量-碳汇量"估算 | 第94-111页 |
·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交互协同发展分析 | 第111-115页 |
·南京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总碳排放的脱钩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5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内部静态测度 | 第118-150页 |
·内涵界定 | 第118-119页 |
·内部静态测度流程的设计 | 第119-120页 |
·内部静态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120-122页 |
·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120-121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21-122页 |
·要素影响变量障碍程度的测度设计 | 第122-128页 |
·测度流程设计 | 第122-123页 |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23-125页 |
·测度指标的权重确定与标准化 | 第125-126页 |
·综合测度指数的计算 | 第126页 |
·要素真实贡献率的计算 | 第126页 |
·障碍因素诊断 | 第126-128页 |
·区际发展水平比较角度的测度设计 | 第128-131页 |
·测度流程设计 | 第128-130页 |
·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的测度评价计算 | 第130-131页 |
·基于集团序理论的测度分类计算 | 第131页 |
·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内部静态测度 | 第131-148页 |
·南京市土地低碳利用的要素影响变量障碍程度测度分析 | 第131-141页 |
·南京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区际发展水平比较测度分析 | 第141-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6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动态协调控制 | 第150-175页 |
·内涵界定 | 第150-151页 |
·基于预警理论的控制器设计 | 第151-166页 |
·动态预警流程的设计 | 第152-154页 |
·基于外在表现的动态预警设计 | 第154-163页 |
·基于内部测度的压力预警设计 | 第163-166页 |
·预警结果分析 | 第166页 |
·基于三维角度的协调器设计 | 第166-168页 |
·从管理角度设计的协调机制框架 | 第166-167页 |
·从系统角度设计的协调机制框架 | 第167页 |
·从程序角度设计的协调机制框架 | 第167-168页 |
·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协调控制策略分析 | 第168-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5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75-179页 |
·研究结论 | 第175-17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7-178页 |
·研究展望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