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选题依据 | 第14-16页 |
·甘孜州发展与稳定维系国家政治大局 | 第14页 |
·甘孜州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 | 第14-15页 |
·研究区地质生态环境脆弱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2页 |
·地质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6-21页 |
·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工作基础 | 第22-2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论文主要成果 | 第26-28页 |
第2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概况 | 第28-45页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28页 |
·非矿资源开发概况 | 第28-32页 |
·生物资源 | 第28-29页 |
·水利资源 | 第29页 |
·旅游资源 | 第29-31页 |
·农牧资源 | 第31-32页 |
·文化资源 | 第32页 |
·矿产资源特点 | 第32-34页 |
·矿业开发历史 | 第34-35页 |
·矿业开发概况 | 第35-36页 |
·矿山企业概况 | 第35-36页 |
·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 第36页 |
·矿业开发评价 | 第36页 |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 第36-42页 |
·矿产资源规划特殊性 | 第36-37页 |
·开发区划原则 | 第37页 |
·开发规划分区 | 第37-39页 |
·开发规划区块设置 | 第39-41页 |
·矿业经济区设置 | 第41-42页 |
·开发挑战 | 第42-45页 |
·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 第42页 |
·缺乏对矿业开发过程控制 | 第42-43页 |
·缺乏地质生态环境本底值 | 第43页 |
·矿业规划面临技术难题 | 第43-45页 |
第3章 基于RS 的地质背景信息提取 | 第45-65页 |
·遥感数据选择及处理 | 第45-46页 |
·遥感数据选择 | 第45页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地层岩性信息提取 | 第46-52页 |
·太-元古界 | 第47页 |
·志留系 | 第47-48页 |
·二叠系 | 第48页 |
·三叠系 | 第48-50页 |
·古近系-新近系 | 第50页 |
·第四系 | 第50-52页 |
·岩浆岩信息提取 | 第52-53页 |
·构造信息提取 | 第53-63页 |
·主体构造格局 | 第53-57页 |
·线性构造分析 | 第57-62页 |
·环形构造分析 | 第62-63页 |
·新构造及地震分析 | 第63-65页 |
·新构造运动 | 第63页 |
·地震 | 第63-65页 |
第4章 基于DEM 的地形地貌及水文信息挖掘 | 第65-83页 |
·地形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DEM 理论 | 第65-66页 |
·DEM 生成 | 第66页 |
·地形地貌信息提取 | 第66-75页 |
·高程 | 第66-72页 |
·坡度 | 第72-74页 |
·坡向 | 第74-75页 |
·粗糙度 | 第75页 |
·水文信息挖掘 | 第75-83页 |
·水系提取 | 第75-79页 |
·水系生成 | 第75-77页 |
·水系分级 | 第77页 |
·水系类型 | 第77-78页 |
·流域分割 | 第78-79页 |
·河网密度 | 第79页 |
·河流分歧率 | 第79-80页 |
·河流弯曲系数 | 第80-81页 |
·水系分维 | 第81-83页 |
第5章 基于RS 和GIS 的生态环境信息提取 | 第83-96页 |
·气象条件 | 第83-85页 |
·气温信息 | 第83-84页 |
·降水信息 | 第84-85页 |
·土壤信息挖掘 | 第85-86页 |
·土壤分类 | 第85页 |
·土壤特征 | 第85-86页 |
·植被盖度分级参考标志 | 第86-89页 |
·植被盖度提取及特征分析 | 第89-96页 |
·高程分析 | 第89-90页 |
·坡度分析 | 第90页 |
·坡向分析 | 第90-92页 |
·流域分析 | 第92-93页 |
·构造分析 | 第93页 |
·岩性分析 | 第93-94页 |
·土壤分析 | 第94-96页 |
第6章 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 第96-10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96-99页 |
·评价要点 | 第96页 |
·评价原则 | 第96-97页 |
·评价指标 | 第97-98页 |
·指标分级标准 | 第98-99页 |
·评价指标权重 | 第99页 |
·评价方法 | 第99-100页 |
·承载力评价 | 第100-103页 |
·承载力优 | 第100-101页 |
·承载力良 | 第101-102页 |
·承载力中 | 第102-103页 |
·承载力差 | 第103页 |
·地质生态环境风险 | 第103-106页 |
·风险判定模式 | 第103-104页 |
·风险评价 | 第104-106页 |
第7章 基于承载力的矿业开发对策 | 第106-115页 |
·矿业活动网格化管理 | 第106-108页 |
·网格化原理 | 第106-107页 |
·网格化处理 | 第107-108页 |
·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 | 第108-115页 |
·加强矿山环境问题治理 | 第108-109页 |
·加强小矿有序开发 | 第109-110页 |
·合理调控矿权招拍挂 | 第110-111页 |
·加强勘查和开发过程管理 | 第111-112页 |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 第112-113页 |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监测系统 | 第113-114页 |
·加强学科及技术研究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图版 | 第128-139页 |
附录A 作者简介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