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十二区西部奥陶系油藏油水分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3-16页 |
第2章 油藏基本概况 | 第16-30页 |
·油藏地理及构造位置 | 第16页 |
·断裂及构造特征 | 第16-20页 |
·储层特征 | 第20-23页 |
·奥陶系地层岩性特征 | 第20页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20-21页 |
·剖面储层类型 | 第21-22页 |
·缝洞单元的概念模型 | 第22-23页 |
·流体性质及地层压力特征 | 第23-30页 |
·地面流体性质 | 第23-26页 |
·地层流体性质 | 第26页 |
·地层压力特征 | 第26-30页 |
第3章 单井剖面的储层划分和油水层识别 | 第30-51页 |
·单井剖面的储层识别 | 第30-35页 |
·测井识别缝洞储层 | 第30-35页 |
·钻录井识别缝洞储集体 | 第35页 |
·单井剖面储层流体识别 | 第35-44页 |
·油水同产井的分析 | 第36-43页 |
·油水层统计样本的归类 | 第43页 |
·油水层综合识别 | 第43-44页 |
·单井剖面储层油水分布 | 第44-51页 |
·纯油剖面 | 第44-47页 |
·油水共存剖面 | 第47-48页 |
·纯水剖面 | 第48-49页 |
·单井剖面油水分布统计 | 第49-51页 |
第4章 油水分布特征研究 | 第51-68页 |
·开发见水井油水分布 | 第51-53页 |
·油井产水特征 | 第51-52页 |
·油井出水原因 | 第52-53页 |
·油井出水的影响因素 | 第53页 |
·开发出水井的油水分布 | 第53页 |
·注水开发井油水分布 | 第53-61页 |
·注水替油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注水替油效果分析 | 第55-59页 |
·单井缝洞注水替油过程中的油水关系 | 第59-61页 |
·缝洞单元油水分布 | 第61-68页 |
·TK1237~AD14 井区构造洼地 | 第61页 |
·井区斜坡带 | 第61-68页 |
第5章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研究 | 第68-78页 |
·区域岩溶背景的控制作用 | 第68-71页 |
·洞穴储层岩溶作用与分布 | 第68-69页 |
·成藏的主控因素 | 第69-71页 |
·古岩溶侵蚀面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71-73页 |
·断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73-75页 |
·构造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75-7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2 建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