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及技术流程 | 第15-16页 |
| ·论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基础数据与监测区概况 | 第18-24页 |
| ·基础数据 | 第18-21页 |
| ·环境减灾卫星 | 第18-20页 |
| ·遥感卫星数据 | 第20-21页 |
| ·辅助资料数据 | 第21页 |
| ·监测区概况 | 第21-24页 |
| ·监测范围 | 第21-22页 |
| ·监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3-24页 |
| 第3章 遥感数据处理理论 | 第24-33页 |
| ·基础数据预处理 | 第24-26页 |
| ·原始数据质量检查 | 第24-25页 |
| ·控制资料预处理 | 第25-26页 |
| ·遥感影像图制作 | 第26-33页 |
| ·波段组合 | 第27-28页 |
| ·纠正 | 第28-29页 |
| ·镶嵌 | 第29-30页 |
| ·裁切 | 第30-31页 |
| ·镶嵌块信息文件制作 | 第31-33页 |
| 第4章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 第33-55页 |
| ·图斑提取指标 | 第33-34页 |
| ·变化信息发现 | 第34-42页 |
| ·变化信息提取 | 第42-47页 |
| ·人机交互提取 | 第42-43页 |
| ·自动提取方法 | 第43-44页 |
| ·组合法 | 第44-45页 |
| ·变化图斑提取的问题 | 第45-47页 |
| ·变化信息界定 | 第47-48页 |
| ·伪变化图斑 | 第47-48页 |
| ·边界模糊图斑 | 第48页 |
| ·成片开发分批建设图斑 | 第48页 |
| ·线状地物图斑 | 第48页 |
| ·变化类型确定 | 第48-52页 |
| ·变化信息表达 | 第52-53页 |
| ·监测信息管理文件夹 | 第53-55页 |
| 第5章 监测成果的分析与应用 | 第55-82页 |
| ·成果精度评价 | 第55-69页 |
| ·精度检验数据 | 第55-56页 |
| ·DOM 纠正精度评价 | 第56-61页 |
| ·变化检测能力评价 | 第61-69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69-78页 |
| ·变化图斑的分布 | 第69-72页 |
| ·变化图斑面积分级 | 第72-73页 |
| ·变化图斑类型分析 | 第73-76页 |
| ·变化图斑占用地类分析 | 第76-77页 |
| ·新增道路用地分析 | 第77-78页 |
| ·监测成果应用 | 第78-82页 |
| ·监测成果在黑龙江省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 第78-79页 |
| ·监测成果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 第79-80页 |
| ·监测成果在黑龙江省高尔夫球场用地检查中的应用 | 第80-81页 |
| ·监测成果在黑龙江省土地监督执法中的应用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 后记和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