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研究 | 第17-27页 |
| ·研究区介绍 | 第17-20页 |
| ·矿井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 ·矿井充水条件 | 第18-20页 |
| ·矿井突水主控因素分析 | 第20-24页 |
| ·充水水源 | 第20-21页 |
| ·隔水条件 | 第21-22页 |
| ·导水通道 | 第22-23页 |
| ·采掘影响 | 第23-24页 |
| ·突水水源识别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 ·突水水源综合信息识别流程体系的建立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研究 | 第27-35页 |
| ·空间数据及空间数据库基础 | 第27-29页 |
| ·空间数据 | 第27-28页 |
| ·空间数据库 | 第28页 |
| ·ArcSDE for SQL Server 空间数据引擎 | 第28-29页 |
| ·空间数据库设计 | 第29-33页 |
| ·空间数据库建立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矿井地下水综合信息空间数据挖掘探究 | 第35-52页 |
| ·空间数据挖掘基础 | 第35-38页 |
| ·空间数据挖掘所能挖掘的知识类型 | 第36-37页 |
| ·空间数据挖掘方法 | 第37-38页 |
| ·矿井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 | 第38-48页 |
| ·基于Voronoi 图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 | 第38-44页 |
| ·基于DEM 分析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 | 第44-48页 |
| ·两种方法比较 | 第48页 |
| ·矿井地下水水质及构造信息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 | 第48-52页 |
| ·关联规则挖掘基础 | 第48-49页 |
|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应用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判别模型研究 | 第52-65页 |
| ·常用突水判别模型原理 | 第52-58页 |
| ·贝叶斯判别模型 | 第52-53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53-55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第55-56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56-58页 |
| ·综合信息快速判别模型的建立 | 第58-62页 |
| ·模型判别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第六章 基于GIS 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 | 第65-8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5-68页 |
| ·系统目标 | 第65-66页 |
| ·系统结构 | 第66页 |
| ·系统平台选择 | 第66-68页 |
| ·关键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72页 |
| ·系统功能开发实现 | 第72-83页 |
| ·基本GIS 功能模块 | 第72-73页 |
| ·空间分析模块 | 第73-75页 |
| ·数据管理模块 | 第75-78页 |
| ·突水判别模块 | 第78-81页 |
| ·三维可视化模块 | 第81-8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在研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目录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