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20页 |
第2章 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筛选成人肝脏cDNA文库 | 第20-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试剂、菌株和质粒 | 第25页 |
·Y2H筛选 | 第25-26页 |
2 结果 | 第26-36页 |
·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26页 |
·诱饵自激活检测 | 第26-27页 |
·Y2H筛库 | 第27-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3章 相互作用数据的评价和挖掘 | 第38-8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3页 |
·试剂、细胞和质粒 | 第38-39页 |
·酵母回转验证 | 第39页 |
·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页 |
·细胞培养及转染 | 第39页 |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 | 第39-40页 |
·GST-pull down实验 | 第40-42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2 结果 | 第43-78页 |
·酵母回转验证 | 第43-46页 |
·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表达检验 | 第46-48页 |
·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芯片免疫共沉淀验证相互作用 | 第49-50页 |
·GST-pull down验证相互作用 | 第50-51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51-66页 |
·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 第66-75页 |
·相互作用数据的挖掘 | 第75-78页 |
3 讨论 | 第78-81页 |
第4章 接头分子TANK通过募集细胞周期激酶PLK1抑制NF-κB信号通路 | 第81-12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3-87页 |
·试剂、抗体和质粒 | 第83-84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84页 |
·细胞培养 | 第84页 |
·GST-pull down实验 | 第84页 |
·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84页 |
·间接免疫荧光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 | 第84-85页 |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第85页 |
·细胞因子TNFα、IL-1β处理细胞 | 第85页 |
·RNAi实验 | 第85-86页 |
·分离胞核胞质蛋白 | 第86页 |
·EMSA实验 | 第86页 |
·蛋白磷酸酶处理 | 第86页 |
·细胞周期阻滞 | 第86-87页 |
2 结果 | 第87-116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中以PLK1为诱饵筛选到猎物TANK | 第87-88页 |
·PLK1与TANK在体外和体内均有相互作用,且此相互作用不依赖磷酸化 | 第88-90页 |
·PLK1与TANK相互作用的结构域 | 第90-94页 |
·TANK表达对PLK1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94-97页 |
·TANK通过募集PLK1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 | 第97-105页 |
·PLK1表达降低TNFα诱导的NF-κB的DNA结合能力 | 第105-106页 |
·激活PLK1显著抑制TNFα刺激下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 | 第106-107页 |
·TANK介导PLK1与IKKs复合体的结合 | 第107-111页 |
·PLK1不与TANK相互作用蛋白TBK1、IKKε结合 | 第111-113页 |
·PLK1不影响TANK与TRAF2、NEMO的结合 | 第113-114页 |
·PLK1对IKKs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20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120-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附录 | 第133-154页 |
附录A 综述 | 第133-145页 |
附录B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 | 第145-147页 |
附录C 引物序列和酶切位点 | 第147-151页 |
附录D 结构域注释 | 第151-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或投稿的论文 | 第154-155页 |
个人简历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