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69页 |
| ·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及应用研究 | 第13-15页 |
| ·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5-16页 |
|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合成非手性环碳酸酯研究 | 第16-40页 |
| ·均相催化剂在环碳酸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第16-29页 |
| ·离子液类型催化剂 | 第16-20页 |
| ·席夫碱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20-25页 |
| ·大环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25-27页 |
| ·同时具有路易斯酸碱位的催化剂 | 第27-29页 |
| ·多相催化剂在环碳酸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第29-40页 |
|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30-32页 |
| ·分子筛和蒙脱石类催化剂 | 第32-33页 |
| ·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固载 | 第33-40页 |
| ·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合成手性环碳酸酯研究 | 第40-47页 |
| ·可溶性聚合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47-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9页 |
| 第二章 多手性中心聚S alenCo(Ⅲ)金属络合物设计与合成 | 第69-84页 |
| ·引言 | 第69-70页 |
| ·实验设计 | 第70-72页 |
| ·实验部分 | 第72-79页 |
| ·试剂及药品 | 第72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72页 |
| ·多手性中心聚SalenM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7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第三章 新型手性聚Binol-Salen-Co(Ⅲ)X化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 | 第84-102页 |
| ·引言 | 第84-87页 |
| ·实验设计 | 第87页 |
| ·实验部分 | 第87-90页 |
| ·试剂及药品 | 第87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87-88页 |
|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的一般反应步骤 | 第88页 |
| ·手性环碳酸酯产品的对映体过量测定条件 | 第88页 |
| ·聚SalenCo(Ⅲ)催化剂在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不对称环加成反应中的循环使用过程 | 第88-89页 |
| ·环氧丙烷动力学水解拆分过程 | 第89-9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 ·聚Salen配体手性结构对合成手性环碳酸酯的影响 | 第90-91页 |
| ·抗衡离子对合成手性环碳酸酯的影响 | 第91-92页 |
| ·共催化剂对合成手性环碳酸酯的影响 | 第92-93页 |
| ·温度对合成手性环碳酸酯的影响 | 第93-94页 |
| ·不同末端取代环氧化合物的手性环碳酸酯合成 | 第94-95页 |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95-96页 |
| ·聚Salen Co(Ⅲ)催化剂在环氧丙烷水解拆分中的应用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第四章 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环碳酸酯 | 第102-135页 |
| ·引言 | 第102-104页 |
| ·实验设计 | 第104-10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5-106页 |
| ·试剂及药品 | 第105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105页 |
| ·正丁基锂和二异丙基锂的合成 | 第105页 |
| ·多组分合成环碳酸酯的一般反应步骤 | 第105-10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31页 |
| ·反应条件的设想与确立 | 第106页 |
| ·有机负离子碱的选择 | 第106-107页 |
| ·有机溶剂对环碳酸酯合成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反应温度对环碳酸酯合成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不同底物的环碳酸酯合成 | 第109-113页 |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113-114页 |
| ·产物环碳酸酯及副产物环氧化合物的谱图数据 | 第114-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 附录Ⅰ 相关代表性化合物谱图 | 第135-153页 |
| 附录Ⅱ 博士在读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3-154页 |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