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化植物固碳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气候变暖及危害 | 第9-11页 |
·应对气候变化策略 | 第11-12页 |
·陆地植被碳汇作用 | 第12-13页 |
·居住区绿化效益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植物固碳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生物量法介绍 | 第16-17页 |
·同化量法介绍 | 第17-18页 |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植物绿量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研究概要 | 第22-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植物固碳基本理论与试验概况 | 第25-34页 |
·植物光合作用原理 | 第25页 |
·城市空气碳氧平衡理论 | 第25-26页 |
·植物固碳尺度关系分析 | 第26页 |
·植物类型界定 | 第26-27页 |
·固碳能力评价基本量表述 | 第27页 |
·固碳能力绝对量评价 | 第27页 |
·固碳能力相对量评价 | 第27页 |
·试验概况 | 第27-34页 |
·试验目的 | 第27-28页 |
·试验内容 | 第28页 |
·试验场地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试验时间 | 第30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30-34页 |
3 植物叶片固碳量计算方法 | 第34-64页 |
·计算方法形成过程 | 第34页 |
·时间尺度选择 | 第34-36页 |
·光合速率模型预测方法提出 | 第36-44页 |
·实际测试方法优缺点分析 | 第36页 |
·模拟测试方法可行性分析 | 第36-43页 |
·模型预测方法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光合速率模型参数选择 | 第44-53页 |
·光合速率模型参数选择过程 | 第44-46页 |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 第46-53页 |
·光合速率模型建立方法 | 第53-61页 |
·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 | 第54-55页 |
·光响应模型数据测试与拟合方法 | 第55-56页 |
·光响应模型选取——以灰莉、蜘蛛兰为例 | 第56-58页 |
·光响应模型预测效果分析——以灰莉、蜘蛛兰为例 | 第58-61页 |
·植物叶片固碳量计算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植物绿量与群落固碳量计算方法 | 第64-74页 |
·植物绿量主要测算方法 | 第64-66页 |
·绿化三维量法 | 第64-65页 |
·回归模型测算法 | 第65页 |
·叶面积指数法 | 第65-66页 |
·植物绿量具体测算过程 | 第66-69页 |
·植物绿量测试数据处理举例 | 第69-70页 |
·植物群落固碳量计算方法 | 第70-72页 |
·植物群落定义 | 第70页 |
·植物群落结构配置 | 第70-71页 |
·植物群落固碳量计算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居住区碳环境评价 | 第74-86页 |
·碳环境评价概况 | 第74-75页 |
·评价目标 | 第74页 |
·评价意义 | 第74页 |
·时空范围界定 | 第74-75页 |
·碳环境评价指标提出 | 第75-80页 |
·碳环境评价指标机理 | 第75页 |
·碳环境评价指标定义 | 第75-76页 |
·参数特性及数据选取 | 第76-80页 |
·碳环境评价指标应用举例 | 第80-85页 |
·低碳住区探讨 | 第80-84页 |
·零碳住区探讨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深圳市居住区常用绿化植物固碳量及实例分析 | 第86-98页 |
·测试安排 | 第86-87页 |
·植物选择 | 第86页 |
·绿量测试 | 第86-87页 |
·光响应数据测试 | 第87页 |
·深圳典型气象数据处理 | 第87-88页 |
·41 种植物绿量结果分析 | 第88-90页 |
·41 种植物固碳量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单位叶面积固碳量分析 | 第90-92页 |
·单位冠幅面积固碳量分析 | 第92-93页 |
·彩田村绿化植物固碳能力评价 | 第93-96页 |
·彩田村概况 | 第93-94页 |
·固碳能力评价过程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课题研究特点 | 第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 | 第109-110页 |
附表 | 第110-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