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7-9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5页 |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一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及其演变 | 第18-31页 |
一 | 第18-21页 |
二 | 第21-25页 |
三 | 第25-31页 |
第二章 战国时代的官营手工业 | 第31-125页 |
第一节 各国官方设立的手工业生产机构 | 第31-84页 |
(一) 秦国 | 第31-51页 |
(二) 三晋 | 第51-63页 |
(三) 齐国 | 第63-71页 |
(四) 燕国 | 第71-76页 |
(五) 楚国 | 第76-84页 |
(六) 小结 | 第84页 |
第二节 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的构成 | 第84-108页 |
(一) 隶属于官府的专业的手工业劳动者 | 第85-93页 |
(二) 雇佣的手工业劳动者 | 第93-94页 |
(三) 官奴婢 | 第94-96页 |
(四) 刑徒 | 第96-101页 |
(五) 徒役 | 第101-104页 |
(六) 士卒 | 第104-107页 |
(七) 民间的服徭役者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有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两个问题 | 第108-125页 |
(一) 兵器铭文中的"更长"、"冶尹"与古代的物勒工名制度 | 第108-117页 |
(二) 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 | 第117-125页 |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私营手工业 | 第125-132页 |
第一节 以家庭或家族为基础、业主参加劳动的小规模私营手工业生产 | 第125-128页 |
第二节 役使大批劳动力的大规模私营手工业生产 | 第128-132页 |
第四章 国家对私营手工业的管理与控制 | 第132-155页 |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者的从业登记 | 第132-135页 |
第二节 国家对私营手工业生产活动的控制 | 第135-138页 |
第三节 私营手工业者需要承担的各类税收 | 第138-147页 |
第四节 一般工商被排除于爵制系统之外 | 第147-149页 |
第五节 限制工商与小农社会的维持 | 第149-155页 |
结论 | 第155-158页 |
参考书目 | 第158-165页 |
附录一 寺工续考 | 第165-174页 |
附录二 三晋兵器铭文中的“冶事”与“冶人” | 第174-179页 |
附录三 齐国陶文的“聚”字 | 第179-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