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四)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第13-2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二) 相关理论视角 | 第19-23页 |
二、中国公民社会发育过程中的政府主导性表现及其形成路径 | 第23-28页 |
(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政府主导性表现 | 第23-24页 |
(二) 中国政府主导型公民社会的形成路径 | 第24-28页 |
三、中国公民社会发育过程中政府主导性形成的政治文化原因 | 第28-33页 |
(一)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 第28-30页 |
(二) 长期的意识形态控制导致的思维惯性 | 第30-33页 |
四、中国政府主导型公民社会的发育对中国治理的作用 | 第33-36页 |
(一) 填补了国家治理的空白,改善了政府的形象 | 第33页 |
(二) 对政府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促进了民主法制观念的传播 | 第33-34页 |
(三) 弥补了政府和市场运作的不足,促进了社会公正 | 第34页 |
(四) 公民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 第34-35页 |
(五) 公民社会组织有利于公民利益表达,维持政治稳定 | 第35-36页 |
五、培育公民社会,推进中国善治 | 第36-43页 |
(一) 政府积极作为,培育中国公民社会 | 第36-40页 |
(二) 公民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与完善,增强自身的自主性 | 第40-42页 |
(三) 公民自觉,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