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渗流模拟及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绪论第13-25页
    1.1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水泥基材料细观孔结构观测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水泥基材料细观结构图像处理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多孔介质材料的内部渗流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4墙体抗渗性能现场检测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1问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思路第23页
        1.3.2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加气混凝土砌块特征及墙体工程应用分析第25-33页
    2.1加气混凝土砌块特点及孔结构形成第25-26页
    2.2孔结构特征参数第26-27页
    2.3影响孔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2.4孔结构特征参数对宏观性能的影响第29-31页
    2.5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应用情况第31-32页
    2.6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孔结构分析第33-50页
    3.1试验第33-34页
        3.1.1原材料第33页
        3.1.2加气混凝土砌块CT图像获取第33-34页
    3.2研究方法第34-41页
        3.2.1孔结构参数分析方法第34-36页
        3.2.2分形模型第36-37页
        3.2.3切片图像分维值计算第37-38页
        3.2.4分形维数值计算程序验证第38-41页
    3.3试验结果分析第41-49页
        3.3.1孔结构特征参数第41-42页
        3.3.2孔径分布第42-43页
        3.3.3分形维数值与孔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第43-49页
    3.4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基于CT技术的两种不同砌筑砂浆孔结构分析第50-61页
    4.1试验第50-52页
        4.1.1原材料第50-51页
        4.1.2试样制备第51页
        4.1.3试样CT扫描第51-52页
    4.2研究方法第52-54页
        4.2.1图像分析方法第53页
        4.2.2砌筑砂浆真实孔隙率测量方法第53-54页
    4.3试验结果分析第54-58页
        4.3.1形状因子对比分析第54-56页
        4.3.2孔径分布对比分析第56-57页
        4.3.3砌筑砂浆真实孔隙率测定结果及误差分析第57-58页
    4.4不同砌筑砂浆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现场检测的影响第58-60页
    4.5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基于LB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细观结构渗流模拟第61-80页
    5.1格子Boltzmann方法介绍第61-67页
        5.1.1格子Boltzmann方程第61-62页
        5.1.2基本模型第62-64页
        5.1.3边界处理方式及LBM计算求解流程第64-66页
        5.1.4格子单位与物理单位转化第66-67页
    5.2建立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渗流模型第67-78页
        5.2.1加气混凝土砌块切片图像三维模型构建第67-69页
        5.2.2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数值模型渗流模拟第69-71页
        5.2.3基于重构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三维渗流模拟结果分析第71-78页
    5.3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渗透性能现场检测配套界面软件研发第80-88页
    6.1墙体抗渗性能检测仪器介绍第80-82页
    6.2配套应用的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研发第82-87页
        6.2.1界面软件评价数据来源第82页
        6.2.2界面软件设计思路第82-83页
        6.2.3界面软件功能介绍第83-84页
        6.2.4界面软件应用第84-87页
    6.3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第88-91页
    7.1本文结论第88-89页
    7.2研究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附录1:加气混凝土砌块CT切片图像三维模型重构MATLAB源程序第97-104页
附录2:D3Q19模型渗流模拟源代码程序第104-109页
附录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抗渗性能评价界面软件V1.0源程序代码第109-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烷偶联剂改性火山灰-石灰胶凝材料机理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超声波与弹性波用于分析既有混凝土波速-应变关系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