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页 |
1. 研究依据 | 第9-13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2.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 第13-16页 |
·病名的认识 | 第13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页 |
·中医对脑髓的认识 | 第13-14页 |
·中风的治疗认识 | 第14-15页 |
·中风的针灸治疗 | 第15-16页 |
3.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6-20页 |
·中风的流行病学 | 第16页 |
·中风在现代医学的分类 | 第16-17页 |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概述 | 第17-18页 |
·中风的现代医学的预防 | 第18页 |
·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变化 | 第18-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4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病例诊断和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1页 |
·病例中止、剔除标准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页 |
·样本量的估计 | 第21页 |
·随机分组方法 | 第21-22页 |
·工作流程图 | 第22-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治疗质量控制 | 第24页 |
·疗效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6-36页 |
·研究的完成情况及基线分析 | 第26-27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疗效及三个中心的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治疗前后中风病病类诊断评分的变化 | 第28-29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 | 第29-30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治疗前后改良的ADL评分变化 | 第30-33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治疗前后TCD指标的变化 | 第33-34页 |
·项针组和体针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3页 |
·关于本课题几个量表的临床意义 | 第36-38页 |
·项针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机理探讨 | 第38-39页 |
·项针治疗的血液流变学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关于本课题多中心研究的应用 | 第40-41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一: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表 | 第50-52页 |
附录二:缩略词表 | 第52-53页 |
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