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 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概述 | 第14-22页 |
| ·恢复性概述 | 第14-16页 |
| ·恢复性司法的概念 | 第14页 |
| ·恢复性司法的起源 | 第14-15页 |
| ·恢复性司法的发展 | 第15-16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概述 | 第16-22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表现形式 | 第16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现状 | 第16-18页 |
| ·我国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 3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2-35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 | 第22-27页 |
| ·刑法价值取向缺乏对被害人的救济,不利于对环境被害人的保护 | 第22页 |
| ·立法相关规定的缺失导致司法无法发挥预防环境犯罪的应有作用 | 第22-24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是对传统刑罚的超越 | 第24-26页 |
| ·环境刑事恢复性司法有利于提高环境刑事司法的效能 | 第26-27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 | 第27-35页 |
| ·顺应世界轻刑化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 ·境外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制度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 第28-31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契合 | 第31页 |
| ·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为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 第31-32页 |
| ·符合司法改革的趋势 | 第32-33页 |
| ·刑事诉讼制度中的刑事和解为环境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制度基础 | 第33-35页 |
| 4 完善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思考 | 第35-42页 |
| ·立法保障 | 第35-37页 |
| ·规定危险犯 | 第35-36页 |
| ·完善罚金刑制度 | 第36-37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7-42页 |
| ·建立双方对话程序 | 第37-38页 |
| ·建立人民调解机制 | 第38-39页 |
| ·吸纳公众参与司法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第39-40页 |
| ·补充性处罚措施 | 第40页 |
|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正确路径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