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采集时间 | 第12页 |
| ·病例选择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病例分组 | 第14页 |
|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15-1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 第四章 结果 | 第17-26页 |
| ·年龄比较 | 第17页 |
| ·性别比较 | 第17页 |
| ·骨折类型比较 | 第17-18页 |
| ·骨折愈合时间 | 第18页 |
| ·肘关节屈伸功能 | 第18页 |
| ·肘部Baumann角、提携角 | 第18-19页 |
| ·肘关节总体功能评定 | 第19页 |
| ·肘内翻发生率 | 第19-20页 |
| ·典型病例 | 第20-26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26-32页 |
| ·儿童肱骨髁部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点 | 第26页 |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机制 | 第26页 |
| ·三种治疗方式的比较 | 第26-28页 |
| ·切开复位和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 第28页 |
| ·治疗方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 第29-3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综述 | 第3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