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际短期资本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4-22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估算方法及其效应 | 第14-17页 |
·国际短期资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估算方法 | 第14-16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金融效应 | 第16-17页 |
·银行体系稳定性及其评估方法 | 第17-19页 |
·银行体系稳定性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19-22页 |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 | 第19-20页 |
·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 | 第20-21页 |
·通过资产价格变动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现状 | 第22-37页 |
·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状况 | 第22-31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渠道 | 第23-27页 |
·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 | 第27-30页 |
·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趋势的阶段特征 | 第30-31页 |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状况 | 第31-34页 |
·银行体系自身结构不完善 | 第31-32页 |
·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 | 第32页 |
·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 第32-33页 |
·外汇资产占比增加 | 第33-34页 |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具体表现 | 第34-37页 |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 第34-35页 |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 第35-36页 |
·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 第36-37页 |
第4章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IBSS)的测算 | 第37-40页 |
·IBSS 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IBSS 的测算 | 第38-39页 |
·IBSS 指数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实证检验 | 第40-44页 |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41-42页 |
·回归检验 | 第42-44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短期资本流动背景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的措施 | 第46-53页 |
·加强制度建设,为银行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 第46-48页 |
·完善各项法律体系 | 第46页 |
·健全各种诚信体系 | 第46-47页 |
·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47-48页 |
·加强银行体系自身建设,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 第48-50页 |
·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与风险控制机制 | 第48页 |
·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第48-49页 |
·构建高效的银行监管体系 | 第49页 |
·完善金融体系结构 | 第49-50页 |
·加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减少其对银行稳定的冲击 | 第50-53页 |
·加强资本管制防止资本过度流入 | 第50-51页 |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 第51页 |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系统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A 1988-2009 年实证检验变量数据 | 第56-57页 |
附录 B 2007 年后回归分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原始数据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