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7-19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地下水环境污染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 ·地下水环境污染脆弱性评价概念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 | 第19-36页 |
| ·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19-22页 |
| ·迭置指数法 | 第20-21页 |
| ·过程数学模拟法 | 第21页 |
|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 ·模糊数学法 | 第22页 |
| ·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 ·DRASTIC 模型 | 第23-34页 |
| ·模型介绍 | 第24-27页 |
| ·模型指标体系 | 第27-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核素U(Ⅵ)对尾矿库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评价 | 第36-67页 |
| ·铀尾矿库区的基本概况 | 第36-40页 |
| ·库区气象、水文、土壤、地质地貌状况 | 第36-38页 |
| ·库区水文特征 | 第38-40页 |
| ·DRASTIC 模型的改进 | 第40-45页 |
| ·熵权理论 | 第40页 |
| ·熵权系数评价法 | 第40-42页 |
| ·熵权理论在DRASTIC 模型中的应用 | 第42-45页 |
| ·核素U(Ⅵ)在库区地下水中的迁移 | 第45-48页 |
| ·边界条件及参数的选择 | 第45-47页 |
| ·迁移模型的确定及求解 | 第47-48页 |
| ·U(Ⅵ)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 | 第48页 |
| ·核素U(Ⅵ)对库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评价 | 第48-66页 |
| ·改进型DRASTIC 模型指标参数的确定 | 第49-57页 |
| ·库区U(Ⅵ)对地下水环境污染脆弱性的综合评价 | 第57-64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建议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