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 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固相法 | 第12页 |
·流变相反应法 | 第12-1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3页 |
·共沉淀法 | 第13-14页 |
·LiNi_(0.5)Mn_(1.5)O_4 改性的研究 | 第14-16页 |
·金属离子的掺杂 | 第14-15页 |
·阴离子掺杂 | 第15页 |
·表面包覆 | 第15-16页 |
·LiNi_(0.5)Mn_(1.5)O_4 的容量衰减的因素 | 第16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制备方法 | 第17页 |
·热稳定性与安全性 | 第17页 |
·其他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密度LiNi_(0.5)Mn_(1.5)O_4前躯体的制备及成份的分析 | 第19-25页 |
·高密度LiNi_(0.5)Mn_(1.5)O_4 前躯体的制备 | 第20-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前躯体的成份分析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添加氧化剂(H202)和还原剂(水合肼)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_(0.5)Mn_(1.5)O_4 的比容量和电性能的影响 | 第25-37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前驱体的制备与处理 | 第26页 |
·LiNi_(0.5)Mn_(1.5)O_4 的制备 | 第26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26页 |
·LiNi_(0.5)Mn_(1.5)O_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样品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XPS 的分析 | 第27-29页 |
·样品的XRD 物相分析 | 第29-31页 |
·样品颗粒形貌 | 第31-3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循环伏安测试分析 | 第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Na 离子的含量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电性能的影响 | 第37-49页 |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XPS 与ICP 的测试 | 第37-39页 |
·样品的XRD 物相分析 | 第39-43页 |
·样品颗粒形貌 | 第43-44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4-46页 |
·循环伏安测试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添加还原剂(水合肼)与不加的样品在常温与高温(55 ℃) 电性能的比较 | 第49-55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前驱体的制备与处理 | 第49-50页 |
·LiNi_(0.5)Mn_(1.5)O_4 的制备 | 第50页 |
·LiNi_(0.5)Mn_(1.5)O_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样品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样品的XRD 物相分析 | 第50-51页 |
·样品颗粒形貌 | 第51-5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A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附录B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