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3-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2.1 充填采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 充填胶凝材料和骨料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2.1 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2.2 骨料研究现状 | 第23页 |
2.3 充填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2.3.1 材料的物理参数 | 第24页 |
2.3.2 骨料粒度、级配和化学组成 | 第24-25页 |
2.3.3 充填料浆的浓度 | 第25-26页 |
2.3.4 养护条件 | 第26页 |
2.3.5 外加剂 | 第26-27页 |
2.4 充填料浆的流动特性研究 | 第27-30页 |
2.4.1 流变特性的研究 | 第27-29页 |
2.4.2 流变参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2.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2.5.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2.5.2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3 原材料物化性质分析 | 第33-61页 |
3.1 活性材料性质分析 | 第33-50页 |
3.1.1 矿渣 | 第33-37页 |
3.1.2 钢渣 | 第37-40页 |
3.1.3 粉煤灰 | 第40-44页 |
3.1.4 水泥熟料 | 第44-46页 |
3.1.5 脱硫石膏 | 第46-48页 |
3.1.6 生石灰 | 第48-50页 |
3.2 惰性材料性质分析 | 第50-56页 |
3.2.1 废石 | 第50-52页 |
3.2.2 棒磨砂 | 第52-53页 |
3.2.3 铜选尾渣 | 第53-55页 |
3.2.4 石灰石粉 | 第55-56页 |
3.3 主要试验设备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矿渣基充填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1-107页 |
4.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61-62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61-62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62页 |
4.2 基于化学活化的矿渣基充填胶凝材料配比优化 | 第62-93页 |
4.2.1 钢渣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2-69页 |
4.2.2 粉煤灰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9-75页 |
4.2.3 脱硫石膏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5-82页 |
4.2.4 水泥熟料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2-89页 |
4.2.5 工业芒硝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9-91页 |
4.2.6 生石灰对充填材料性能影响的探索性试验 | 第91-93页 |
4.3 基于机械活化的矿渣基充填胶凝材料配比优化 | 第93-99页 |
4.3.1 零机械活化下充填体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93-94页 |
4.3.2 不同机械活化程度下充填体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94-97页 |
4.3.3 基于机械活化的机理分析 | 第97-99页 |
4.4 低活性固废协同取代充填骨料的探索性研究 | 第99-104页 |
4.4.1 铜选尾渣作为细骨料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9-103页 |
4.4.2 石灰石粉填隙作用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5 正交试验协同BP神经网络充填体强度预测 | 第107-117页 |
5.1 充填体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 | 第107-109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107-108页 |
5.1.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108-109页 |
5.2 强度预测模型建立及充填体强度预测 | 第109-116页 |
5.2.1 预测模型的选取 | 第109-110页 |
5.2.2 样本的归一化 | 第110-111页 |
5.2.3 充填体强度的预测及检验 | 第111-11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6 基于图像法分析孔隙特征对加气充填体性能影响 | 第117-133页 |
6.1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 第117-119页 |
6.1.1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 第117-118页 |
6.1.2 研究方法 | 第118-119页 |
6.2 基于图像法的孔隙特征评价 | 第119-126页 |
6.2.1 孔的分类及其表征 | 第119-120页 |
6.2.2 孔隙特征的提取 | 第120-126页 |
6.3 孔隙特征对充填体力学性能影响 | 第126-127页 |
6.4 孔隙特征对充填体接顶性能影响 | 第127-129页 |
6.5 孔隙特征对充填体抗冻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6.6 机理分析 | 第130-13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7 基于图像法分析充填体的骨料沉降特性 | 第133-147页 |
7.1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 第133-134页 |
7.1.1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 第133-134页 |
7.1.2 研究方法 | 第134页 |
7.2 基于图像分析的骨料沉降特征评价 | 第134-139页 |
7.2.1 骨料沉降特征的提取 | 第134-137页 |
7.2.2 骨料沉降特征的分析 | 第137-139页 |
7.3 骨料沉降特征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39-142页 |
7.4 机理分析 | 第142-14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8 固结粉工业化生产及进路采场充填试验 | 第147-181页 |
8.1 半工业与工业充填试验研究 | 第147-150页 |
8.1.1 第一次工业充填试验研究 | 第147-148页 |
8.1.2 固结粉工业试验问题分析 | 第148-150页 |
8.2 提高固结粉细度充填体强度试验 | 第150-163页 |
8.2.1 酒钢1~#、2~#矿渣生产固结粉强度试验 | 第150-154页 |
8.2.2 酒钢7~#离炉矿渣生产固结粉强度试验 | 第154-162页 |
8.2.3 不同细度固结粉充填体强度试验 | 第162-163页 |
8.3 固结粉胶凝材料井下充填试验 | 第163-174页 |
8.3.1 工业固结粉细度测试结果 | 第163页 |
8.3.2 第二次井下工业充填试验 | 第163-172页 |
8.3.3 第三次井下工业充填试验 | 第172-174页 |
8.4 固结粉胶凝材料成本与效益分析 | 第174-178页 |
8.4.1 固结粉胶凝材料成本分析 | 第174-175页 |
8.4.2 工业固结粉经济效益分析 | 第175-177页 |
8.4.3 固结粉推广应用问题与建议 | 第177-178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78-181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81-185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181-182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82页 |
9.3 研究展望 | 第182-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93-1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