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2、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3、评述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1、生态补偿 | 第21-22页 |
2、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 | 第22-24页 |
(二) 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1、外部性理论 | 第24-26页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页 |
3、公共物品理论 | 第26-28页 |
三、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一)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历程与成效 | 第28-33页 |
1、补偿历程 | 第28-32页 |
2、补偿成效 | 第32-33页 |
(二)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1、补偿范围小,补偿程序不规范 | 第33页 |
2、大多采用资金补偿方式,补偿形式单 | 第33-34页 |
3、补偿专项法律法规缺位 | 第34页 |
4、补偿资金不足,来源渠道单 | 第34页 |
5、监督机制缺位,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 第34-36页 |
四、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个案分析 | 第36-44页 |
(一) 东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 | 第36-41页 |
1、流域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2、实施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7-38页 |
3、补偿做法 | 第38-41页 |
(二) 经验与不足 | 第41-44页 |
1、获得的经验 | 第41-42页 |
2、存在的不足 | 第42-44页 |
五、国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实践与启示 | 第44-48页 |
(一) 补偿实践模式 | 第44-45页 |
1、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补偿 | 第44页 |
2、开放式的市场贸易 | 第44-45页 |
3、自发的私人交易 | 第45页 |
4、生态标记 | 第45页 |
(二) 启示 | 第45-48页 |
1、明晰的自然资源产权 | 第46页 |
2、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 第46页 |
3、多样化的补偿形式 | 第46页 |
4、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46-48页 |
六、完善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对策 | 第48-54页 |
(一) 加快推进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程 | 第48页 |
1、跨省跨地方开展 | 第48页 |
2、在重点流域先行开展 | 第48页 |
(二) 建立多元化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方式 | 第48-50页 |
1、资金补偿 | 第48-49页 |
2、政策补偿 | 第49页 |
3、项目补偿 | 第49页 |
4、智力补偿 | 第49页 |
5、移民安置补偿 | 第49-50页 |
(三) 建立健全专项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 第50-51页 |
1、建立专项法律法规 | 第50页 |
2、规范补偿标准 | 第50-51页 |
3、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 第51页 |
(四) 拓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 | 第51-53页 |
1、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 第51-52页 |
2、适当提高水价 | 第52页 |
3、开展市场化补偿 | 第52页 |
4、接受社会捐助 | 第52-53页 |
(五) 完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1、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 | 第53页 |
2、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