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 第8-9页 |
1.1.2 旅游地产的兴起 | 第9-10页 |
1.1.3 滨海旅游地产的现状与发展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1 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定位 | 第12页 |
1.3.2 盘活资源存量,发挥整体效应 | 第12页 |
1.3.3 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 第12-13页 |
1.3.4 树立旅游品牌,提升对外开发力度 | 第13页 |
1.3.5 促进联动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4.1 国外滨海旅游地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2 国内滨海旅游地产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3 研究综述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20页 |
1.5.1 滨海旅游地产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滨海旅游地产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滨海旅游地产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0-30页 |
2.1 滨海旅游地产规划概念体系 | 第20-21页 |
2.1.1 滨海旅游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滨海旅游地产规划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 滨海旅游地产开发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 | 第21页 |
2.2.2 休闲学理论 | 第21页 |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21-22页 |
2.2.4 竞争力理论 | 第22页 |
2.2.5 产业经济学理论 | 第22页 |
2.2.6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2.2.7 旅游人类学理论 | 第23页 |
2.2.8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2.9 小结 | 第23-24页 |
2.3 滨海旅游地产的分类 | 第24-27页 |
2.3.1 滨海旅游景点地产 | 第24-25页 |
2.3.2 滨海旅游商务地产 | 第25-26页 |
2.3.3 滨海旅游度假地产 | 第26-27页 |
2.3.4 滨海旅游住宅地产 | 第27页 |
2.4 滨海旅游地产与传统房地产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2.5 滨海旅游地产规划设计与功能定位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2.5.1 滨海旅游地产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 第28-29页 |
2.5.2 滨海旅游地产功能定位理论研究 | 第29-30页 |
第3章 国内外滨海旅游地产开发状况研究 | 第30-52页 |
3.1 国外滨海旅游地产的发展及现状 | 第30-32页 |
3.1.1 国外滨海旅游地产的发展及现状 | 第30页 |
3.1.2 国外滨海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30-32页 |
3.2 国内滨海旅游地产的发展及现状 | 第32页 |
3.3 我国滨海旅游地产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3.1 缺乏对滨海旅游地产的解析,产品单一,创新不足 | 第32-33页 |
3.3.2 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策略 | 第33页 |
3.3.3 缺乏全面的功能定位,对旅游者的引导不足 | 第33页 |
3.4 滨海旅游地产功能定位与规划设计 | 第33-50页 |
3.4.1 规划设计 | 第34-39页 |
3.4.2 道路交通设计 | 第39-41页 |
3.4.3 氛围营造 | 第41-44页 |
3.4.4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内容 | 第44-46页 |
3.4.5 住宅设计 | 第46-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海南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旅游地产的实践 | 第52-78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52页 |
4.2 项目类型 | 第52-53页 |
4.3 项目规划设计 | 第53-68页 |
4.3.1 规划布局 | 第54-56页 |
4.3.2 道路交通规划 | 第56-59页 |
4.3.3 氛围营造 | 第59-63页 |
4.3.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状况 | 第63-66页 |
4.3.5 住宅设计 | 第66-68页 |
4.4 项目功能定位及评价 | 第68-76页 |
4.4.1 项目功能定位 | 第68-74页 |
4.4.2 项目评价 | 第74-76页 |
4.5 案例评价与思考 | 第76-78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8-81页 |
5.1 本文内容总结 | 第78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78-79页 |
5.2.1 核心竞争力挖掘 | 第79页 |
5.2.2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 第79页 |
5.3 本文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