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新能源故障限流特征的配电网保护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配电网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传统配网保护策略 | 第11页 |
1.2.2 含分布式电源配网保护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光伏故障特性 | 第15-28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IIDG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第15-19页 |
2.2.1 稳态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2.2.2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一 | 第17-18页 |
2.2.3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二 | 第18-19页 |
2.3 IIDG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一仿真 | 第19-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延时的距离保护 | 第28-65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分布式电源对距离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3.3 配电网保护配置 | 第31-32页 |
3.4 配电网保护原理 | 第32-37页 |
3.4.1 延时的距离保护原理 | 第32-34页 |
3.4.2 延时的距离保护定值整定 | 第34-37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37-64页 |
3.5.1 分布式电源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仿真分析 | 第37-42页 |
3.5.2 延时的距离保护仿真分析 | 第42-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基于电流暂态量的故障区段识别方法 | 第65-77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故障区段识别方法 | 第65-67页 |
4.3 仿真算例 | 第67-76页 |
4.3.1 配电网内部三相故障 | 第68-71页 |
4.3.2 配电网内部两相故障 | 第71-75页 |
4.3.3 配电网系统侧三相故障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