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39页 |
1.1 CO_2利用的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1.1 CO_2与温室效应 | 第11页 |
1.1.2 CO_2的资源化利用 | 第11-12页 |
1.1.3 化学固定CO_2的方法 | 第12-15页 |
1.2 环状碳酸酯的性能和用途 | 第15-16页 |
1.3 CO_2环加成反应的传统催化剂体系 | 第16-17页 |
1.4 CO_2环加成反应的离子液体催化剂 | 第17-24页 |
1.4.1 季铵盐催化剂 | 第19-20页 |
1.4.2 咪唑离子液体 | 第20-22页 |
1.4.3 季鏻盐及其他类型的离子液体 | 第22-24页 |
1.5 吡唑离子液体 | 第24-26页 |
1.6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6-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9页 |
2 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催化研究 | 第39-69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8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42页 |
2.2.2 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7页 |
2.2.3 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4页 |
2.3.1 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性能 | 第48-49页 |
2.3.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第49-52页 |
2.3.3 优化反应条件 | 第52-55页 |
2.3.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55页 |
2.3.5 考察反应底物 | 第55-56页 |
2.3.6 反应机理 | 第56-64页 |
2.4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3 不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催化研究 | 第69-103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5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0页 |
3.2.2 不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70-73页 |
3.2.3 不对称双烷基吡唑离子液体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 | 第73-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98页 |
3.3.1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75页 |
3.3.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75-78页 |
3.3.3 优化反应条件 | 第78-81页 |
3.3.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81-83页 |
3.3.5 考察反应底物 | 第83-85页 |
3.3.6 反应机理 | 第85-94页 |
3.3.7 AIM和NBO分析 | 第94-9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4 羟基功能化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催化研究 | 第103-119页 |
4.1 引言 | 第10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3-108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3-104页 |
4.2.2 羟基功能化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4-107页 |
4.2.3 羟基功能化吡唑离子液体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 | 第107-10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6页 |
4.3.1 羟基功能化吡唑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08-109页 |
4.3.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109-110页 |
4.3.3 优化反应条件 | 第110-114页 |
4.3.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114-115页 |
4.3.5 考察反应底物 | 第115-116页 |
4.3.6 反应机理 | 第11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19页 |
5 结论 | 第119-121页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表征谱图 | 第121-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