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内外土地-交通整体规划模型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土地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筑空间分布估计方法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建筑空间分布估计的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2.1 建筑空间分布概念 | 第19页 |
2.2 现代城市建筑空间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2.3 建筑空间分布与土地-交通整体规划模型的关系 | 第20-22页 |
2.4 现有方法的评价以及建筑空间与人口和就业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1 现有估计方法的评价 | 第22-23页 |
2.4.2 建筑空间分布与人口和就业的关系 | 第23页 |
2.5 空间消费系数概述 | 第23-25页 |
2.5.1 空间消费系数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5.2 空间消费系数的特性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介绍与数据准备 | 第26-4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29页 |
3.1.1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页 |
3.1.2 区位条件 | 第26-28页 |
3.1.3 武汉市城市布局情况 | 第28-29页 |
3.2 数据来源及其预处理 | 第29-37页 |
3.2.1 数据简介 | 第29-30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30-32页 |
3.2.3 武汉市人口和就业以及总体建筑空间分布分析 | 第32-37页 |
3.3 武汉PECAS模型简介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构建 | 第40-53页 |
4.1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构建方法 | 第40-43页 |
4.1.1 相关资料收集 | 第40页 |
4.1.2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构成基本原理与区域划分 | 第40-41页 |
4.1.3 模型目标的确定 | 第41页 |
4.1.4 模型约束条件 | 第41-42页 |
4.1.5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 | 第42-43页 |
4.1.6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特点 | 第43页 |
4.2 简约梯度法 | 第43-46页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优化方法 | 第46-52页 |
4.3.1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6-47页 |
4.3.2 基本遗传算法运算步骤 | 第47页 |
4.3.3 MATLAB软件及遗传算法工具箱 | 第47-49页 |
4.3.4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评价与应用 | 第53-75页 |
5.1 基于简约梯度法的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结果 | 第53-58页 |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间消费系数模型结果 | 第58-66页 |
5.2.1 三种分区情况的优化结果 | 第58-61页 |
5.2.2 两种优化方法估计结果比较和分析 | 第61-62页 |
5.2.3 交通小区的空间消费系数估计结果 | 第62-66页 |
5.3 研究区域不同种类建筑空间分布分析 | 第66-74页 |
5.3.1 不同种类建筑空间分布情况 | 第66-69页 |
5.3.2 考虑空置率的空间消费系数估计模型 | 第69-71页 |
5.3.3 建筑空间分布在武汉市PECAS模型中的初步应用 | 第71-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