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机理与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6-36页
    1.1 问题提出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2 基本概念界定第18-21页
        1.2.1 金融集聚的内涵第18-20页
        1.2.2 区域经济增长第20-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2页
        1.3.1 金融集聚测量的研究第21-22页
        1.3.2 金融集聚成因的研究第22-28页
        1.3.3 空间视角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28-29页
        1.3.4 地理视角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29-31页
        1.3.5 研究现状评述第31-32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32-34页
    1.5 研究方法第34-35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35-3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第36-48页
    2.1 金融集聚相关理论基础第36-39页
        2.1.1 金融集聚的产生及特征第36-38页
        2.1.2 金融发展理论第38-39页
        2.1.3 金融功能理论第39页
    2.2 经济增长理论第39-40页
    2.3 经济地理学理论第40-41页
    2.4 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第41-43页
        2.4.1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41页
        2.4.2 均衡增长理论第41-42页
        2.4.3 非均衡增长理论第42-43页
        2.4.4 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第43页
    2.5 金融集聚对经济的影响第43-44页
        2.5.1 金融集聚对经济的溢出作用第43-44页
        2.5.2 金融集聚对经济影响的作用机制第44页
    2.6 国内外金融集聚运作的实践综述第44-47页
        2.6.1 国外金融集聚运作实践第44-46页
        2.6.2 上海陆家嘴金融集聚中心运作实践第46-47页
    2.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研究第48-66页
    3.1 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第48-55页
        3.1.1 金融集聚的形成动因第48-51页
        3.1.2 金融集聚动因的理论模型第51-55页
        3.1.3 金融集聚的形成模式第55页
    3.2 金融集聚的过程机理第55-57页
        3.2.1 金融集聚的动态过程第55-57页
        3.2.2 金融集聚的静态结果第57页
    3.3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机理第57-64页
        3.3.1 金融功能的作用途径第57-58页
        3.3.2 规模经济效应第58-59页
        3.3.3 产业调整效应第59页
        3.3.4 创新催化效应第59-60页
        3.3.5 信息溢出效应第60-61页
        3.3.6 知识外溢效应第61-62页
        3.3.7 自我强化效应第62-64页
    3.4 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LS模型第64-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第66-84页
    4.1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第66-69页
        4.1.1 整体金融业发展现状第66-67页
        4.1.2 区域金融业发展现状第67-69页
    4.2 金融集聚程度动态评价第69-76页
        4.2.1 金融集聚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9-71页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71-72页
        4.2.3 金融集聚程度的测算第72-76页
    4.3 金融集聚程度静态结构评价第76-82页
        4.3.1 区位熵的计算方法第76页
        4.3.2 银行业区位熵第76-78页
        4.3.3 保险业区位熵第78-80页
        4.3.4 证券业区位熵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数量效应实证分析第84-116页
    5.1 区域经济增长数量现状第84-86页
    5.2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数量空间效应实证分析第86-106页
        5.2.1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第86-90页
        5.2.2 空间相关性分析第90-98页
        5.2.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98-99页
        5.2.4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过程第99-102页
        5.2.5 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第102-106页
    5.3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数量非线性效应实证分析第106-114页
        5.3.1 非线性分析方法介绍第106-108页
        5.3.2 金融集聚程度的聚类分析第108-109页
        5.3.3 指标选取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109-110页
        5.3.4 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数量效应的非线性效应检验第110-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实证分析第116-142页
    6.1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现状分析第116-122页
        6.1.1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16-119页
        6.1.2 全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第119-122页
    6.2 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第122-132页
        6.2.1 空间相关性分析第122-126页
        6.2.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第126页
        6.2.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26页
        6.2.4 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第126-132页
    6.3 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质量非线性效应实证分析第132-140页
        6.3.1 指标选取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132-133页
        6.3.2 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非线性效应检验第133-140页
    6.4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第七章 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第142-178页
    7.1 系统动力学概述第142-153页
        7.1.1 系统动力学发展概况第142-144页
        7.1.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第144-150页
        7.1.3 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第150-151页
        7.1.4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第151-153页
    7.2 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53-169页
        7.2.1 因果反馈图的绘制第153-159页
        7.2.2 系统流图的绘制及参数设定第159-163页
        7.2.3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163-169页
    7.3 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第169-177页
        7.3.1 SD模型仿真结果第169-170页
        7.3.2 人才吸引第170-174页
        7.3.3 创新支持第174-175页
        7.3.4 法律制度第175-177页
    7.4 本章小结第177-178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78-184页
    8.1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第178-183页
    8.2 研究展望及不足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98-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附录A第202-203页
附录B第203-204页
附录C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CO2排放的区域转移与碳税分析
下一篇:microRNA多功能纳米诊疗体系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