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一) 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概况 | 第18-28页 |
一、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简介 | 第18页 |
二、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一) 小微信贷规模 | 第18-20页 |
(二) 小微信贷产品 | 第20-21页 |
(三) 小微信贷审批流程 | 第21-22页 |
(四) Z企业小微信贷案例 | 第22-25页 |
三、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优势 | 第25-28页 |
(一) 外部优势 | 第25-26页 |
(二) 内部优势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 第28-33页 |
一、国外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 第28-29页 |
(一) 富国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 第28-29页 |
(二) 格莱珉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 第29页 |
二、国内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 第29-31页 |
(一) 徽商银行“小巨人”和“雏鹰”培育工程 | 第29-30页 |
(二) 杭州银行微贷专营体制改革 | 第30-31页 |
三、国内外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问题分析 | 第33-38页 |
一、小微信贷业务内部管理机制不合理 | 第33-34页 |
(一) 人员分工不明确 | 第33页 |
(二) 机构设计不合理 | 第33-34页 |
(三) 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二、联动意识不强 | 第34-35页 |
(一) 联动政府意识不强 | 第34页 |
(二) 联动机构意识不强 | 第34-35页 |
三、小微信贷产品体系不健全 | 第35-36页 |
(一) 产品创新速度慢 | 第35页 |
(二) 产品设计同质化 | 第35-36页 |
(三) 线上产品使用少 | 第36页 |
四、小微信贷业务营销体系不完善 | 第36-38页 |
(一) 营销方式不丰富 | 第36-37页 |
(二) 营销产品较单一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建议 | 第38-46页 |
一、完善小微信贷业务内部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一) 建立小微信贷中心 | 第38页 |
(二) 增加线下培训 | 第38-39页 |
(三) 健全考核管理制度 | 第39页 |
二、加强外部协同合作 | 第39-40页 |
(一) 加强与合肥高新担保合作 | 第39页 |
(二) 建立区域小微企业家平台 | 第39-40页 |
(三) 打造高新区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 第40页 |
三、构建多元小微信贷产品体系 | 第40-43页 |
(一) 创新小微信贷产品 | 第40-41页 |
(二) 优化传统小微信贷产品 | 第41-43页 |
四、完善小微信贷业务营销服务体系 | 第43-46页 |
(一) 实行交叉营销策略 | 第43页 |
(二) 贯彻批量营销策略 | 第43-44页 |
(三) 实施差异营销策略 | 第44页 |
(四) 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