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责清单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4-33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30页 |
三、目标、方法、结构 | 第30-33页 |
第一章 行政权责清单的界定 | 第33-75页 |
第一节 行政权责清单的概念 | 第33-56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的名称 | 第33-48页 |
二、行政权责清单的涵义 | 第48-54页 |
三、行政权责清单的特征 | 第54-56页 |
第二节 行政权责清单的分类 | 第56-62页 |
一、国家治理中的清单制 | 第56-58页 |
二、政府治理中的权责清单 | 第58-60页 |
三、各种类型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与其他概念或现象的辨析 | 第62-75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与XX清单 | 第62-65页 |
二、行政权责清单与法律清理 | 第65-67页 |
三、行政权责清单与行政行为 | 第67-75页 |
第二章 行政权责清单的脉络 | 第75-109页 |
第一节 行政权责清单的兴起 | 第75-92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75-8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84-88页 |
三、成因与变迁 | 第88-92页 |
第二节 行政权责清单的结构 | 第92-104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的形式结构 | 第92-99页 |
二、行政权责清单的制度结构 | 第99-104页 |
第三节 行政权责清单的意义 | 第104-109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之于法治政府 | 第104-106页 |
二、行政权责清单之于法治社会 | 第106-109页 |
第三章 行政权责清单的法属性 | 第109-139页 |
第一节 既有法属性定位的述评 | 第109-117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不是“法” | 第109-115页 |
二、行政权责清单是“法” | 第115-116页 |
三、结论:“非法非非法”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行政权责清单与法的关系 | 第117-127页 |
一、法实证主义视野下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117-125页 |
二、法非实证主义视野下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125-127页 |
第三节 几个前沿法理论的继续关照 | 第127-139页 |
一、软法中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128-131页 |
二、规划法中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131-134页 |
三、制度性事实中的行政权责清单 | 第134-139页 |
第四章 行政权责清单的编制 | 第139-171页 |
第一节 编制的基本原则 | 第139-144页 |
一、依法编制原则 | 第140-141页 |
二、合力编制原则 | 第141-143页 |
三、电子政务原则 | 第143-144页 |
第二节 编制的基本内容 | 第144-159页 |
一、基本内容概览 | 第144-148页 |
二、权力类型问题 | 第148-152页 |
三、权力依据问题 | 第152-159页 |
第三节 行政权责清单编制权 | 第159-171页 |
一、行政权责清单编制权概念 | 第159-162页 |
二、编制权来源要素及规制 | 第162-165页 |
三、编制权主体要素及规制 | 第165-166页 |
四、编制权对象要素及规制 | 第166-167页 |
五、编制权运行要素及规制 | 第167-169页 |
六、编制权保障要素及规制 | 第169-171页 |
第五章 行政权责清单的运行 | 第171-205页 |
第一节 理念转变 | 第171-177页 |
一、理念力量不容忽视 | 第171-173页 |
二、各方理念都要转变 | 第173-177页 |
第二节 动态调整 | 第177-183页 |
一、动态调整的事由 | 第178-180页 |
二、动态调整的程序 | 第180-183页 |
第三节 “依清单行政” | 第183-193页 |
一、所谓“依清单行政” | 第183-189页 |
二、“依清单行政”的实现 | 第189-193页 |
第四节 监督与救济 | 第193-205页 |
一、“五位一体”的监督 | 第193-199页 |
二、两个向度的救济 | 第199-205页 |
结语 | 第205-208页 |
一、观点总结 | 第20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05-207页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207-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17页 |
致谢 | 第217-21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