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编码超声与信源标识技术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管道缺陷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编码超声与信源标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3.1 编码超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2 信源标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编码超声与信源标识技术理论基础 | 第19-32页 |
| 2.1 编码超声检测与信源标识总体方案 | 第19-20页 |
| 2.2 常见编码激励原理 | 第20-24页 |
| 2.2.1 Barker码 | 第20-22页 |
| 2.2.2 Golay码 | 第22-23页 |
| 2.2.3 Chirp信号 | 第23-24页 |
| 2.3 二进制编码调频激励原理 | 第24-26页 |
| 2.4 调频响应信号标识方法 | 第26-31页 |
| 2.4.1 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法 | 第26-28页 |
| 2.4.2 差分解调法 | 第28-29页 |
| 2.4.3 鉴频标识法 | 第29-31页 |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二进制编码响应模型建立与仿真 | 第32-40页 |
| 3.1 二进制编码信号产生 | 第32-34页 |
| 3.2 编码响应模型建立与仿真 | 第34-39页 |
| 3.3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二进制编码激励与回波接收电路设计 | 第40-59页 |
| 4.1 编码产生电路设计 | 第40-46页 |
| 4.1.1 主控芯片选型与基本单元设计 | 第40-44页 |
| 4.1.2 二进制编码信号硬件实现 | 第44-46页 |
| 4.2 编码激励升压电路设计 | 第46-54页 |
| 4.3 编码激励回波接收电路设计 | 第54-58页 |
| 4.3.1 限幅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 4.3.2 放大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 4.3.3 滤波电路设计 | 第57-58页 |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信源标识与电路设计 | 第59-67页 |
| 5.1 信源标识技术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 5.1.1 脉冲鉴频参数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 5.1.2 激励频率组合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 5.1.3 传感器性能参数影响分析 | 第61-63页 |
| 5.2 信源标识电路设计 | 第63-66页 |
| 5.3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管道缺陷检测与信源标识试验 | 第67-79页 |
| 6.1 编码检测系统搭建与调试 | 第67-70页 |
| 6.2 缺陷检测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 6.3 信源标识技术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 6.4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7.1 总结 | 第79-80页 |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