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 第15页 |
1.2.3 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格局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研究 | 第16页 |
1.2.5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 第21-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21-22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2.2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 第23-29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23-29页 |
第3章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29-35页 |
3.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9页 |
3.2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 第29-31页 |
3.2.1 土地利用类型时序变化 | 第29-30页 |
3.2.2 土地利用幅度变化 | 第30-31页 |
3.3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31-35页 |
3.3.1 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 | 第31-32页 |
3.3.2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 | 第32-35页 |
第4章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区域分异分析 | 第35-65页 |
4.1 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及排放系数的确定 | 第35-37页 |
4.2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序变化分析 | 第37-41页 |
4.2.1 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变化 | 第37-38页 |
4.2.2 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变化 | 第38-39页 |
4.2.3 土地利用地均碳排放强度变化 | 第39-40页 |
4.2.4 土地利用人均碳排放强度变化 | 第40-41页 |
4.3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区域分异特征 | 第41-65页 |
4.3.1 江苏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 | 第42-47页 |
4.3.2 江苏省各县(市、区)地均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47-53页 |
4.3.3 江苏省各县(市、区)人均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53-58页 |
4.3.4 江苏省各县(市、区)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58-65页 |
第5章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 第65-87页 |
5.1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特征 | 第65-82页 |
5.1.1 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67-72页 |
5.1.2 地均碳排放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72-76页 |
5.1.3 人均碳排放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76-81页 |
5.1.4 碳排放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81-82页 |
5.2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分析 | 第82-87页 |
5.2.1 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 | 第83-84页 |
5.2.2 地均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特征 | 第84-85页 |
5.2.3 人均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特征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7-91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减排增汇对策建议 | 第88-89页 |
6.3 讨论 | 第89-91页 |
6.3.1 创新点 | 第89-90页 |
6.3.2 不足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