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1.1 犊牛腹泻病 | 第8-10页 |
1.2 隐孢子虫病 | 第10-12页 |
1.3 微小隐孢子虫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1.3.1 微小隐孢子虫流行情况 | 第13页 |
1.3.2 微小隐孢子基因亚型 | 第13-15页 |
1.3.3 微小隐孢子虫致病性 | 第15页 |
1.3.4 微小隐孢子虫诊断 | 第15-17页 |
1.3.5 微小隐孢子虫防治 | 第17-20页 |
1.4 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新疆部分地区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 第21-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1 材料 | 第21-24页 |
2.1.2 方法 | 第24-27页 |
2.1.3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 | 第27-30页 |
2.2.1 形态学检查结果 | 第27-28页 |
2.2.2 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8-30页 |
2.2.3 不同临床症状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流行情况 | 第30页 |
2.3 讨论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两规模化牛场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年度动态分布调查 | 第33-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3.1.1 材料 | 第33-34页 |
3.1.2 方法 | 第34页 |
3.1.3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2 结果 | 第34-38页 |
3.2.1 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34-36页 |
3.2.2 新生犊牛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动态分布 | 第36-38页 |
3.2.3 新生犊牛感染隐孢子虫虫种 | 第38页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