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莲花艺术形态研究及创新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1 传统文化在当代备受重视 | 第8页 |
1.1.2 莫高窟佛教艺术成就斐然 | 第8-9页 |
1.1.3 现代产品设计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1.2.4 研究的难点 | 第10-11页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莫高窟莲花艺术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2.1 莫高窟莲花艺术的佛教属性 | 第13-16页 |
2.1.1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 | 第13-14页 |
2.1.2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 第14-16页 |
2.2 莫高窟莲花艺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1 涉及莫高窟莲花的敦煌石窟研究 | 第16页 |
2.2.2 针对莫高窟莲花的专项研究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不同主题下的莫高窟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18-60页 |
3.1 莲花艺术形态分主题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3.1.1 莫高窟洞窟结构说明 | 第18-19页 |
3.1.2 分主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3.2 庄严主题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21-31页 |
3.2.1 庄严主题的界定 | 第21页 |
3.2.2 历代庄严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21-31页 |
3.3 象征主题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31-38页 |
3.3.1 象征主题的界定 | 第31-32页 |
3.3.2 历代象征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32-38页 |
3.4 供养主题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38-45页 |
3.4.1 供养主题的界定 | 第38-39页 |
3.4.2 历代供养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39-45页 |
3.5 化生主题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45-49页 |
3.5.1 化生主题的界定 | 第45页 |
3.5.2 历代化生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45-49页 |
3.6 莲台主题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49-55页 |
3.6.1 莲台主题的界定 | 第49页 |
3.6.2 历代莲台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49-55页 |
3.7 其他类型的莲花艺术形态研究 | 第55-58页 |
3.7.1 其他类莲花的界定 | 第55页 |
3.7.2 历代其他类莲花的创新形态研究 | 第55-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基于产品族思想的莲花艺术形态再研究 | 第60-78页 |
4.1 产品族理论概述 | 第60-65页 |
4.1.1 产品族的概念 | 第60-63页 |
4.1.2 产品族理论的应用实例 | 第63-65页 |
4.2 莫高窟莲花造型的产品族特征 | 第65-68页 |
4.2.1 莲花造型与产品族的相似性 | 第65页 |
4.2.2 莲花造型的产品族特征分析 | 第65-68页 |
4.3 莫高窟莲花造型系谱图与造型基因 | 第68-77页 |
4.3.1 莲花造型系谱图的分析 | 第68-74页 |
4.3.2 莲花造型基因的提取 | 第74-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莫高窟莲花艺术形态创新设计实践 | 第78-88页 |
5.1 风格定位 | 第78页 |
5.2 设计理念 | 第78-79页 |
5.3 设计意向 | 第79-81页 |
5.4 设计方案 | 第81-84页 |
5.5 应用场景 | 第84-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