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界定 | 第15-16页 |
1.2.1 工业遗产适老化更新策略 | 第15页 |
1.2.2 工业遗产适老化更新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16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价值 | 第16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1 文献归纳法 | 第22-23页 |
1.5.2 现场勘察调研法 | 第23页 |
1.5.3 实例剖析法 | 第23页 |
1.5.4 综合分析法 | 第23页 |
1.6 论文组织框架 | 第23-25页 |
2.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 第25-52页 |
2.1 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 | 第25-39页 |
2.1.1 工业遗产的定义与范畴 | 第25-27页 |
2.1.2 工业遗产保护的价值 | 第27-28页 |
2.1.3 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2.1.4 现有的工业遗产再生策略概述 | 第30-39页 |
2.2 适老理论与适老建筑设计 | 第39-52页 |
2.2.1 养老方式的分类 | 第39-43页 |
2.2.2 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特征 | 第43-45页 |
2.2.3 适老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45页 |
2.2.4 适老空间设计方法 | 第45-52页 |
3.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困境与人口老龄化难题 | 第52-69页 |
3.1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困境 | 第52-62页 |
3.1.1 政策层面:“退二进三”高速推行与产业转型实践的矛盾 | 第52-55页 |
3.1.2 规划层面:城市核心圈扩张与工业用地的矛盾 | 第55-58页 |
3.1.3 建筑层面:文物式保护与再生利用之间的矛盾 | 第58-62页 |
3.2 国内人口老龄化难题 | 第62-69页 |
3.2.1 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 | 第62-66页 |
3.2.2 城市老龄人口养老体系不健全和设施缺乏 | 第66-69页 |
4. 适老化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功能置换可行性 | 第69-86页 |
4.1 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与养老意愿 | 第69-72页 |
4.1.1 工业发达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 第69-70页 |
4.1.2 工业发达城市的居民养老意愿 | 第70-72页 |
4.2 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规模预测及潜力分析 | 第72-76页 |
4.2.1 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概述 | 第72-74页 |
4.2.2 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预测 | 第74-75页 |
4.2.3 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潜力分析 | 第75-76页 |
4.3 两大难题的历史和空间维度的重叠 | 第76-81页 |
4.3.1 两大难题的历史维度重叠 | 第77-79页 |
4.3.2 两大难题的空间维度重叠 | 第79-81页 |
4.4 适老化空间与工业遗产空间的契机 | 第81-84页 |
4.4.1 旧工业区生产性空间的自由度 | 第81-82页 |
4.4.2 旧工业区非生产性空间的亲人尺度 | 第82-83页 |
4.4.3 旧工业区室外开敞空间的可改造性 | 第83-84页 |
4.5 城市旧工业区情感因素的催生 | 第84-86页 |
5. 适老化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功能置换策略构建 | 第86-100页 |
5.1 功能置换原则 | 第86-90页 |
5.1.1 历史保护原则 | 第86-87页 |
5.1.2 经济适用原则 | 第87-89页 |
5.1.3 安全舒适原则 | 第89-90页 |
5.2 功能置换依据 | 第90-95页 |
5.2.1 政策支持与导向 | 第90-93页 |
5.2.2 社会需求 | 第93-94页 |
5.2.3 市场催化 | 第94-95页 |
5.3 功能置换定位 | 第95-98页 |
5.3.1 文物保护级别 | 第95-96页 |
5.3.2 区位因素考察 | 第96-97页 |
5.3.3 空间布局与结构特征 | 第97-98页 |
5.3.4 改造价值与经济性 | 第98页 |
5.4 功能置换方式 | 第98-100页 |
5.4.1 大空间型旧工业建构筑物 | 第98-99页 |
5.4.2 小空间型旧工业区建筑 | 第99-100页 |
6. 适老化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功能置换设计方法研究 | 第100-121页 |
6.1 外部空间环境改造设计层面 | 第100-108页 |
6.1.1 旧工业区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 第100页 |
6.1.2 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特征与需求 | 第100-101页 |
6.1.3 老年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01-104页 |
6.1.4 外部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的空间设计 | 第104-105页 |
6.1.5 外部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的具体措施 | 第105-108页 |
6.2 单体建筑适老化改造设计层面 | 第108-114页 |
6.2.1 功能布局适老化改造设计 | 第108-109页 |
6.2.2 交通组织适老化改造设计 | 第109-110页 |
6.2.3 室内设施适老化改造设计 | 第110-112页 |
6.2.4 场所氛围的营造 | 第112-114页 |
6.3 精细化适老改造设计层面 | 第114-118页 |
6.3.1 老年人体工程学原理 | 第114页 |
6.3.2 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设计 | 第114-115页 |
6.3.3 安全保障设施设计 | 第115-116页 |
6.3.4 指引标识设计 | 第116-118页 |
6.4 物理环境改造设计层面 | 第118-121页 |
6.4.1 光环境 | 第118-119页 |
6.4.2 声环境 | 第119页 |
6.4.3 热环境 | 第119-121页 |
7. 适老化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功能置换策略实践探索 | 第121-156页 |
7.1 我国旧工业建筑适老化改造尝试及策略性设计案例概述 | 第121-126页 |
7.1.1 我国旧工业建筑适老化改造实践现状 | 第121-125页 |
7.1.2 工业遗产适老化改造设计构想的案例选取 | 第125-126页 |
7.2 广州西村士敏楼适老化探索 | 第126-141页 |
7.2.1 历史考证:广州士敏土厂和西村士敏楼历史沿革 | 第126-129页 |
7.2.2 西村士敏楼现状调研与评估 | 第129-136页 |
7.2.3 功能置换定位过程及结果 | 第136页 |
7.2.4 适老化改造设计的内容 | 第136-141页 |
7.3 河南遂平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旧厂房适老化探索 | 第141-156页 |
7.3.1 历史考证:河南遂平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沿革 | 第141-143页 |
7.3.2 塑料机械厂旧厂房现状调研与评估 | 第143-150页 |
7.3.3 功能置换定位过程及结果 | 第150-151页 |
7.3.4 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的内容 | 第151-156页 |
8. 总结 | 第156-158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56-157页 |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1页 |
附录一: 我国代表性工业城市的养老设施建设现状 | 第161-171页 |
附录二: 2016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全文(含支持旧厂房改造养老设施) | 第171-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73-174页 |
后记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