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事件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1.2 项目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 2.1 自然环境 | 第18页 |
| 2.2 社会概况 | 第18-19页 |
| 2.3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3页 |
| 3 玉树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 第23-28页 |
| 3.1 玉树断裂带几何学特征 | 第23-25页 |
| 3.2 玉树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 第25-28页 |
| 4 古地震事件的野外识别与调查研究 | 第28-31页 |
| 4.1 古地震事件的野外识别标志 | 第28-29页 |
| 4.2 古地震的野外调查研究 | 第29-31页 |
| 5 玉树断裂带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31-57页 |
| 5.1 陇蒙达至结隆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32-37页 |
| 5.1.1 隆宝湖段古地震探槽地貌特征 | 第32-33页 |
| 5.1.2 探槽揭露地层与构造分析 | 第33-36页 |
| 5.1.3 古地震事件分析 | 第36-37页 |
| 5.2 结隆至结古段 | 第37-46页 |
| 5.2.1 郭央烟宋多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37-43页 |
| 5.2.2 盘琼沟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43-46页 |
| 5.3 结古至查那扣段 | 第46-55页 |
| 5.3.1 结古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46-49页 |
| 5.3.2 查仁扣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 第49-55页 |
| 5.4 小结 | 第55-57页 |
| 6 讨论与结论 | 第57-61页 |
| 6.1 讨论 | 第57-60页 |
| 6.2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
| 附图 | 第67页 |